本報訊 (通訊員 童桂珍)“幾個月沒回來,村子以前的臟亂差不見了,家家門口都有小菜園、小花園,小公園也隨處可見,村子變得是越來越美了,你們辛苦了。”丹鳳縣竹林關鎮王塬村83歲的老黨員余世蓮在西安的兒子家小住了一段時間,回到家里第二天就來到村委會,握著村黨支部書記李曉成的手激動地說。
“家門口有了這兩個產業園,我在家里照顧孩子之余,就到產業園打工,一月下來掙2000多元,不僅照顧了家庭,還有了收入。”家住王塬村王塬組的胡淑珍,一邊忙著摘香菇,一邊高興地和工友交流。
2022年以來,丹鳳縣竹林關鎮王塬村突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主線,圍繞“黨建強、產業興、環境美、群眾富、鄉風淳”目標,按照“組織建設規范化、產業發展集群化、村容村貌特色化、環境衛生整潔化、為民服務便捷化”的思路,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麗鄉村、宜居鄉村。
王塬村以強化班子建設為契機,吸納3名優秀青年進入村“兩委”隊伍,培養村后備干部14人,不斷提升班子活力。依托鄉村振興人才工作室,引進專家人才4人,培養鄉土人才45人,引進企業管理人才2人,開展技能培訓4場200多人次,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推行黨組織書記聯點、委員聯項目、黨員聯群眾“三聯”機制,鼓勵和支持25名黨員創辦致富項目30個,領辦村級產業合作社3個,科管紅仁核桃園1200畝,引進兆豐產特產品公司,建成香菇產業園30畝、冬棗產業園26畝。積極吸引王塬村傳統手工掛面、竹編、木工、釀醋等手工藝人留鄉創業,新建網校直播中心1家,形成“三園四坊一中心”的產業格局,筑牢鄉村振興的“壓艙石”。依托丹寧高速出口、桃花谷3A級景區等優勢,村黨員干部帶頭,將群眾閑置房屋改建成竹編坊、木工坊、掛面坊、醋坊“四大作坊”。將群眾的小庭院進行統一規劃,就地取材,用毛石、青磚打造,3D墻繪點綴,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靚麗風景,進一步豐富鄉村旅游文化內涵。
同時,村上以建設秦嶺山水鄉村為抓手,整合廢棄的棚圈修建休閑口袋公園3個、小花園22個、小菜園10個,形成家家有家園,戶戶有花園格局。不斷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切實推進鄉風文明,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平安建設、惠農政策宣講6場1200多人次,開展群眾民俗文化活動4次,評選“十星級文明戶”10戶、“五美庭院”10戶,表彰“好媳婦”5人、“好婆婆”5人,修訂村規民約,該村被評為2022年全省“美麗宜居示范村”、全縣“五美庭院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