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楊 鍇)今年以來,丹鳳縣以打造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區為目標,聚焦城區“三無”小區治理的堵點,按照“試點先行、分類推進、逐步提高、全面覆蓋”的工作思路,扎實開展“百日攻堅”行動,將“三無”小區轉化提升為有堅強的黨組織、有充足的力量、有固定的活動場所、有管用的治理機制、有長效的保障措施的“五有”小區,不斷提升了基層治理水平,增強了小區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丹鳳縣建立健全領導機制,成立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的丹鳳縣“三無”小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政法、民政、住建等19個行業部門共同參與,夯實各方責任。實行縣級部門包抓“三無”小區責任捆綁制度,推行機關單位定點聯系,將“三無”小區治理納入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明確單位包抓責任。完善規章制度,先后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黨建引領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實施方案》等,組織召開現場推進會,開展督導檢查和評估驗收,促進“三無”小區治理協同推進。
縣上發揮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包抓單位聯動作用,按照“一小區一黨組織、應建盡建、不留空白”的原則,聚焦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熱情的“四有”標準,采取黨員個人自薦、黨員和社區黨組織推薦、街道黨工委任命等方式,從離退休干部、老黨員、退伍軍人中選拔黨支部書記和委員54名,配備322名有責任心的黨員或片長包抓樓棟,19個“三無”小區單獨組建黨支部18個、聯合組建黨支部1個,實現“三無”小區“兩個覆蓋”100%。在小區黨支部的領導下,先后組建志愿服務隊16支、紅袖章巡邏隊9支,為小區治理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丹鳳縣嚴格落實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和“人盯房、房管人”工作要求,采用無人機航拍采集全景3D地圖,重新科學劃分網格片區,繪制片區平面圖。通過上門走訪、逐戶摸排,全面摸清小區內房屋、住戶、流動人口底數,建立小區房屋、人口信息、特殊人群3本臺賬,精確掌握小區基本情況,實現管理無盲區、服務無縫隙。實行黨建網和平安網“雙網合一”,健全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片區網格長的組織管理體系,全縣19個“三無”小區,科學劃分網格片區125個,配備社區專職片長(網格員)125名,動員有能力的黨員干部參與“三無”小區服務管理,發動黨員、樓棟長322人,分片聯系包抓到戶,累計化解矛盾糾紛23起,宣傳平安建設工作172次,開展法治宣傳56次。指導小區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小區管理規約》,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3個,健全居民議事、重大事項決策、物業資金管理等制度,有序引導居民參與小區事務管理。挖掘小區能人,成立文藝小分隊12個,建立“紅黑榜”制度,定期開展平安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不斷培育文明風尚,促進鄰里互幫互助,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治的微治理體系。
丹鳳縣探索產權單位出一點、物業企業拿一點、政府獎勵一點、黨費補助一點等途徑多元化籌措資金,通過補建、購買、租賃、置換、改造、整合、共用等多種方式,充分盤活小區現有資源,通過合理規整自用門房、周邊單位共享陣地等方式,累計投入資金95萬元,建成“三無”小區黨組織活動場所19個,居民活動廣場24處,矛盾調解室、便民服務代辦點各19個,發揮黨員、片長聯系群眾“前哨偵察兵”的作用,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知政策、享服務、說問題、聽訴求,及時解決小區居民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高小區群眾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