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丹紀宣)“經過大數據對比,發現你單位存在對患者過度檢查、過度用藥和超標準收費等違規問題,現要求限期整改。”日前,丹鳳縣紀委監委向縣內一家醫療機構發出提醒。這是他們利用大數據技術監測并督促違紀單位整改的場景。
如何有效破解新形勢下違紀違法的隱秘性和技術化難題?丹鳳縣紀委監委探索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提升對重點領域、重點人群違紀違法線索的精準發現問題能力,有力助推監督執紀工作提質增效。
為解決傳統的日常監督依靠大量查閱檔案資料費時費力且易出錯的痛點,丹鳳縣紀委監委發揮已經建成的信息平臺功能,將日常監督過程中收集的各行業數據資源,通過數據清洗、脫敏處理、數據提取,構建統一規范、安全高效的數據庫體系,全面提升日常監督的信息化水平。通過大數據建模方式,將業務規則融入數據比對模型,模型即可自動計算結果,提高了數據篩查的工作效率和準確性。
大數據技術應用到執紀監督工作之后,丹鳳縣紀檢監察機關先后向有關醫療單位下發17份整改通知書,針對其存在的違規問題,責令限期整改,追繳違規醫保基金47.86萬元,立案6件,處分6人,有效維護了醫保基金安全使用,讓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真正發揮作用。同時,在群眾反映強烈的保障性住房專項清理中,通過將公職人員和財政供養人員數據庫與保障房戶籍信息數據庫比對,發現違規審批、弄虛作假、違規享受廉租房問題8件,立案5件,處分1人,讓心存僥幸者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