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淡永鴻
深秋時節,正是大豆收獲季節,走進丹鳳縣棣花鎮許家塬狝猴桃種植基地,但見狝猴桃樹下套種的大豆長勢喜人,顆顆飽滿的豆莢在陽光照耀下隨風搖曳。群眾搶抓晴好天氣,正忙著收割成熟的大豆,歡聲笑語傳遍田間地頭。
近年來,棣花鎮著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將群眾組織起來抱團發展,真正實現“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幫著群眾賺”,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有效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許家塬村村民錢發曹閑暇時候都在狝猴桃基地務工,看著豐收的大豆,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家里有四五畝地都流轉給了村上了,一年一畝地就是700塊錢。加上平時又在這基地務工,可以說是兩頭掙哩,也不用出門,在家里還能照顧好孫子,真正地感到很高興。”一說起現在的生活,錢發曹感慨萬千。
據許家塬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負責人許建報介紹,這次正在收割歸倉的大豆有200 多畝。從2019年開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流轉村民300畝土地栽種了市場暢銷的優質品種瑞玉、脆香狝猴桃。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有效解決狝猴桃前期只投入無收入的難題,從去年開始,我們春季在狝猴桃果樹下套種了優質高產的馬鈴薯,馬鈴薯收獲后又套種了適宜當地氣候和土壤的“中黃13”和“金豆228”兩個大豆品種。今年的氣候、溫度等自然條件整體都比較好,種植時間適時,管理到位,大豆的長勢十分喜人,品質也非常好。估計畝產能夠達到200公斤左右。狝猴桃地里套種黃豆,既能增收,又不影響狝猴桃生長,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據了解,狝猴桃套種馬鈴薯和大豆,能夠階段性地充分利用土壤空間,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這種模式可充分利用狝猴桃、馬鈴薯與大豆苗木的高度差異,讓幾種作物優勢互補、和諧共生,最終實現狝猴桃不減產,春收馬鈴薯、秋收一季豆的生產目標。而且套種以后地里不長草了,也能保墑。每年還可以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增加1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馬鈴薯和大豆成熟采收以后的稈莖也是很好的有機肥料,不斷提高了農田產量和經濟效益,也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年來,棣花鎮深入落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立足地域優勢和生態優勢,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種植結構,持續探索高效立體復合種植模式,用規范化、標準化實現土地合理輪作,大幅度提升土地產能,為豐產豐收和農業科學發展保駕護航。同時,因地制宜,不斷擴大大棚蔬菜、食用菌培育等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帶動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