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丹鳳縣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深化移風易俗工作,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引導廣大干部群眾養成文明、節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積極組織在全縣開展移風易俗“五學五樹”主題活動。
學規章制度,樹艱苦樸素新風。以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村為契機,以鄉風文明“十個一”為載體,完善各村(社區)“一約四會”和各項監督制度,按照“一村一約”因地制宜,提煉“易記、易懂、易行”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了村民議事會各項規章制度,明確負責人和各成員的職責,接受村民監督,參與村務民主管理。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為載體,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把破除陋習要求貫穿于創建全過程;廣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我們的節日”等主題實踐活動,引導摒棄陳規陋習、踐行新風正氣。設立了移風易俗“紅黑榜”,對表現突出、可敬可學、群眾公認等先進事跡進行“紅榜”表彰。對失孝缺德、背信棄義、扯皮耍潑、鋪張浪費等不文明、不道德行為進行了“黑榜”曝光。
學形勢政策,樹誠實感恩新風。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政策,充分發揮農民夜校和各類宣講團的作用,積極開展政策形勢宣講。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展示全縣發展成效,激發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恩意識,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加強誠信教育,以村(社區)為單位,每半年組織對所有村民進行一次誠信度評定,鎮(街道)黨委和村(社區)黨組織根據全年評定結果,推薦評選出誠信村民并予以公開表彰,將評選結果和“愛心超市”掛鉤,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引導群眾守誠信、講道德。
學身邊典型,樹崇德向善新風。積極培育、樹立、宣傳一批先進典型,抓好“十星級文明戶”和“五美庭院”評選,廣泛設立道德楷模榜,按照集中式宣傳、分層次展示的原則,宣傳典型事跡,讓群眾學有榜樣、做有標桿。組織開展了全縣第六屆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在各村(社區)組織開展1次“曬家風、亮家訓、守家規”主題活動,評選表彰5名“好婆婆”、5名“好媳婦”、10戶“文明家庭”。鎮(辦)村(社區)積極組織學習劉西有、徐升蓮等全縣涌現的先進典型人物,弘揚社會主旋律、傳播社會正能量。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優勢,加強“強國號”微信群宣傳媒介開展互動式宣傳,運用農村“道德講堂”“善行義舉榜”等載體,加強示范引領,用身邊榜樣教育引導群眾崇德向善。
學法律法規,樹遵紀守法新風。大力開展《憲法》《民法典》《婦女權益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普及宣傳,增強群眾知法、遵法、守法意識,自覺維護合法權益、抵制歪風邪氣。經常性開展群眾體育比賽、文藝培訓、農耕文化展示等活動,提振群眾“精氣神”,開展“三下鄉”活動,整合農家書屋、鄉村禮堂等陣地資源,帶動和培養能人。發揮基層群眾自治作用,推進“法律進農村”,引導群眾履行村民自治程序,修訂完善群眾自治組織運行機制。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發揮法律引領風尚、移風易俗、懲惡揚善、維護公德作用,利用廣播、宣傳窗、黑板報、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法律知識普及,通過教育、規勸、獎勵、懲戒等措施,引導群眾遵規守紀,激勵群眾明德守約,革除陳規陋習。
學技術本領,樹勤勞致富新風。結合全縣“3+3+3”產業體系和各村(社區)具體情況,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采取農民夜校、庭院會等方式,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分類指導群眾發展特色種養業,做大做強長效致富產業。開展“產業發展帶頭人”、“致富標兵”等評選活動,評樹先進典型,發揮榜樣引領作用,激發群眾奮發進取、比學趕超的內生動力。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引導群眾自覺遵守文明規范,樹立科學健康的生活理念。
作者 趙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