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 妮)“7號樓、8號樓的住戶注意啦!明早5點開始做核酸,還是原來的地點,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年輕人要提前為他們注冊好核酸檢測碼……”每天晚上8時許,鄭輝都會雷打不動地站在院子里,拿著小喇叭,一遍遍提醒督促廣場南路恒福佳苑7號樓、8號樓的居民按時參加核酸檢測。
年過六旬的鄭輝,是丹鳳縣龍駒街道中街社區居民。退休以后,習慣了忙碌的鄭輝,一直熱心參與恒福佳苑居民小區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主動承擔起所在小區7號樓、8號樓72戶286名居民的人員信息排查登記、防疫政策宣傳宣講、核酸采樣入戶動員等工作,用細致入微的工作守護片區居民的健康安樂。
一名志愿者,一個擴音小喇叭,就是一個流動宣傳點。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像鄭輝這樣的志愿者,遍布丹鳳的各個居民小區、村居院落、大街小巷。他們佩戴紅袖章、手拿小喇叭,走遍各個角落,宣傳疫情防控政策、防疫科普小知識。“小喇叭聲通俗易懂,每天聽到有小喇叭的聲音,我就知道工作人員在樓下,心里也就踏實多了。”由于年事已高,8號樓的王大爺記憶力已經有所衰退,但小喇叭里播放的防疫知識,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小小的喇叭聲,聲聲入耳入心。在疫情最吃緊的時期,小喇叭成了志愿者的好幫手,靠著它,志愿者化身防疫宣傳的一線廣播員,將疫情防控最新政策信息,更直接有效地傳遞到街頭巷尾,縮短了黨和群眾的溝通距離,打通了疫情防控宣傳的“最后一公里”,構筑起全民戰“疫”的堅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