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劉春榮 馮 濤
“哥哥,你終于回來了!”年近半百的杜存明緊緊擁抱著離別27年的哥哥杜存洪哽咽起來。此時此刻,兄弟倆淚流滿面,像孩子似的緊緊抱在一起,誰也不愿松手……
這是6月30日晚,發生在云南省昆明市救助管理站感人的一幕。
一
“你好,你們是丹鳳縣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嗎?”
“是的,請問你有啥事?”
“我是咱縣武關鎮西磨溝口疫情防控檢查站的一名工作人員,我們這兒發現一名男子,衣衫襤褸,口齒不清,難以與其交流,疑似患有精神障礙,故向你們請求救助……”
4月17日下午3時40分許,丹鳳縣救助管理站的電話突然響起,站長劉亞軍三步并作兩步匆忙抓起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了急促的詢問聲。
放下電話,劉亞軍急忙向辦公室工作人員說:“立馬準備衣服、口罩、礦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用品,咱們馬上出發去武關。”
當劉亞軍一行風風火火趕到武關鎮西磨溝口疫情防控檢查站,聽了情況介紹后,他仔細查看那個衣衫不整、蓬頭垢面的流浪人員。
劉亞軍面帶微笑走上前去,試著和那位流浪人員套近乎,但那人警惕性很高,一雙眼睛投來極不友善的目光。劉亞軍當即退回原處,笑著說:“別怕,我是丹鳳縣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來接你回救助管理站去,幫你找回家的路,讓你和親人團聚……”那人似乎聽懂了劉亞軍的話,情緒慢慢平靜下來,但依然流露出驚恐的眼神。
過了一會兒,工作人員倒了一杯熱茶遞過去,那人接過熱茶說了一句話。劉亞軍憑著自己曾在云南服役5年的經歷,一聽那人說話的口音是云南腔,就對那人說:“你是云南人?”那人沒有正面回答他,只是點了點頭。經過好言相勸,那人終于點頭同意跟隨劉亞軍去縣救助管理站。后來經過多方查明,才知道這位流浪人員名叫杜存洪。
按照縣疫情防控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要求,凡是外來人員必須接受核酸檢測,劉亞軍當即聯系縣醫院,把杜存洪帶到縣醫院核酸檢測采樣室。劉亞軍去辦理相關手續,安排專人看護杜存洪。
然而,杜存洪趁看護人員沒有注意,匆忙跑出采樣室,出門時還把采樣室的門鎖上。等劉亞軍來到采樣室時,杜存洪已走出醫院大門順丹鳳縣城北新街向東跑去。劉亞軍趕緊追趕杜存洪,同時打電話叫來同事多方尋找。經過一番努力,劉亞軍和同事終于找到杜存洪。
核酸檢測做完后,已是下午6時許了,劉亞軍趕緊將杜存洪的情況向縣民政局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作了匯報,局長宇文惠強要求劉亞軍想盡一切辦法盡快幫杜存洪聯系上家人,妥善解決和處理好其生活、就醫治療問題。
劉亞軍和同事將杜存洪帶回縣救助管理站,辦理完入住手續后為其理發、洗澡、換衣,送其到房間休息。
二
當晚,一切安排就緒后,劉亞軍來到杜存洪的房間和他交談。在詢問中,劉亞軍發現這位流浪人員僅能口述自己名字,不會書寫,對于其他情況也說不清楚,身上也無任何證件。
第二天一大早,劉亞軍一方面與縣公安局刑事偵查科聯系,請求幫忙協查,另一方面安排救助站工作人員把其送到商山康復醫院進行治療。
杜存洪住院治療期間,丹鳳縣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每周都會帶上餅干、牛奶等生活用品前往商山康復醫院看望杜存洪。為了治好杜存洪的病,丹鳳縣救助管理站先后花費醫藥費1.68萬元。經過治療,杜存洪的精神狀態逐漸好轉,但仍無法說清自己的親屬、住址等信息。
經過丹鳳縣公安局刑事偵查科協查,終于確定杜存洪的戶籍在云南省昆明市富民縣。杜存洪的個人信息確定后,劉亞軍和同事與昆明市救助管理站先后進行了60次的電話溝通。經過多方努力,終于聯系到杜存洪的家人。
從杜存洪家人口中得知,杜存洪已經離家走失27年。期間,家人為了尋找走失的杜存洪足跡幾乎踏遍了云桂黔的村寨,散發尋人啟事數萬份,但都毫無結果。后來,杜存洪的父母也因找不到離家出走的兒子,先后抑郁而終。
由于受疫情防控、杜存洪離家出走時間長、當地派出所注銷杜存洪戶口等因素影響,杜存洪回家的愿望遲遲不能付諸行動。
三
6月30日,在杜存洪戶籍依法得到恢復、確認其身體及精神狀態恢復良好后,丹鳳縣民政局黨總支書記彭戰將、丹鳳縣救助管理站站長劉亞軍護送杜存洪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護送杜存洪前往咸陽機場搭乘飛機回家途中,當車行至藍田東服務區時,杜存洪說要上廁所,哪知上完廁所的杜存洪又變卦堅決不上車回家,任憑彭戰將和劉亞軍好話說盡,杜存洪就是堅決不上車。經過一番勸說后,終于做通了杜存洪的思想工作,但車到咸陽機場時,已錯過了原定的航班,他們只好退票延期等待下一班航班。
6月30日下午5時50分,飛機在云南昆明機場降落后,杜存洪的家人、昆明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在機場接機,同時將一面寫有“仁心救助,大愛無疆”字樣的錦旗贈予彭戰將和劉亞軍,以表深深謝意。
至此,失散27年的兄弟倆終得團聚。于是才有了本文開頭的感人一幕。
據杜存洪家人介紹,27年前深秋的一天早晨,25歲的杜存洪受父母之托出門辦事。誰知這一出門,患智障的杜存洪辦完事后就迷失了回家的方向,再也沒有走回家。這一迷失,就是27年。
兄弟倆雖然27年未見,容貌已發生了改變,但眉宇間依稀是當年的模樣。“哥哥,你終于回來了!”弟弟杜存明激動地喊道。這一刻,兄弟兩個人淚流滿面。
一座城市的溫度,取決于“底線”的高度。護送杜存洪回家,這僅僅是丹鳳縣救助管理站救助工作的一個縮影。目前,在該縣救助管理站里,說不出自己姓名、不知家在何方的救助對象至今還有10多人。
“照顧好每一個求助人員,讓他們在站內感受到家的溫暖,努力幫助他們尋找回家的路,是我們的職責。”劉亞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