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 楊 鑫
2021年1月30日下午,路上的行人都在匆匆往家趕,為除夕做準備,但市老干部休養所的職工劉延平卻帶著禮物獨自一人駕車,從市區向丹鳳縣竹林關鎮中廠村出發,他要去看望獨居在那里的一位特殊的親戚。
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劉延平到達了中廠村,由于道路積雪,車輛不能行駛,他只能帶著禮物步行40多分鐘山路趕往獨居戶陳寶來的家中。劉延平是2018年開始結對包扶陳寶來和其他兩戶貧困戶的,他說:“我是2016年開始接觸扶貧工作,當時聽說過陳寶來這個人名字但沒接觸過,沒想到2018年我開始駐村工作后,他就成了我的包扶對象之一。陳寶來是家中的老大,他的弟弟和妹妹都已經成家,他一個人無兒無女一直獨居在山上的老屋里,見到陌生人一句話都不說,由于文化水平有限,陳寶來也未曾出門打工,僅靠在村里打零工和低保為生,和人交流起來有些吃力。”就是這樣一個老實憨厚的村民,讓居住在市區的劉延平逢年過節總是惦記著,雖然因為鄉村振興更換了包扶村,但近4年的包扶讓劉延平和陳寶來已經建立了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感情。
據劉延平回憶,雖然陳寶來在大家眼中不善言辭過于憨厚,但他做起事來卻一絲不茍。在正式開始幫扶后,了解到陳寶來致貧的原因是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術,居住地交通不便。劉延平和村干部協商后為陳寶來在村上安排了保潔工作,陳寶來也不負眾望,只要是他負責的路段從來都是打掃得干干凈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劉延平說:“這幾年陳寶來最大的改變就是,自從干起了保潔工作和村民打交道的時間多了起來,慢慢地他與陌生人交流的時候不再緊張到語無倫次,能夠融入村集體的生活之中。”
同時,劉延平在了解到陳寶來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暫時借住在弟弟家的舊房子里。劉延平積極和村里協調后,將陳寶來和其他兩戶受災群眾一起集中安置在了村里閑置的小學里居住,讓他們在改善居住環境的同時互相有了照應。多年的結對幫扶,讓陳寶來感受到了親人一般的關懷,他還主動找劉延平聊天,經常帶一些自己種的土豆和紅薯送來,但都被劉延平婉言拒絕了。劉延平說:“有一次陳寶來拿來一袋自己挖的紅薯非要留下給我,讓不過就留下了,后來我稱了重量折成現金專程給送到家里,結果他又不要錢,我就趁他不注意放在桌子上立刻就跑。”一邊說劉延平一邊笑了起來,在他看來陳寶來這樣不善言辭的包扶戶變得開朗,能夠主動和別人交往讓人很欣慰。
這次春節前來看望陳寶來,主要是劉延平擔心大雪天這個山里的親戚沒有準備年貨,但在家里看到了陳寶來簡單準備的年貨,讓劉延平稍稍感到安心了。陳寶來拉著劉延平的手說,他除夕當天會去妹妹家里吃團圓飯,讓別擔心。屋外冰天雪地,屋內兩人一邊烤火,一邊拉著家常,互相叮囑注意身體。離開陳寶來家,劉延平感慨地說:“這個老伙計就是我在竹林關的親戚,看到他現在的變化打心里高興,希望通過鄉村振興讓他能盡快走上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