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平 劉青 圖/王倩
茶房社區明天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借助先進設備、技術,不斷提升雙孢菇等食用菌種植技術和品質,大大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提高了食用菌種植效率。
△萬灣社區充分調動黨員群眾發展產業,人均年純收入突破2萬元。圖為萬灣村集體經濟粉條加工廠內,群眾正在晾曬粉條。
“前幾年,村里集體經濟剛起步,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思路還不寬、辦法還不多,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不到2萬元,現在各村都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還成立了產業聯合黨委,將相鄰的村黨支部、產業、基地、農戶聯合起來,整合資金辦大事,集體經濟越做越大,2021年有望增收30萬元。”丹鳳縣棣花鎮許家塬村黨總支書記許建報信心滿滿地說。
“眾人拾柴火焰高”,對村(社區)來說,也是如此,單個村由于資源、項目、資金、人才等因素制約,往往會遇到發展瓶頸。丹鳳縣棣花鎮黨委打破村與村之間的界線,探索整鎮推進、強村帶弱村、村企聯建等發展路徑,以產業為媒,全面推行“聯合黨委+”模式,變村級“單打獨斗”為“聯合作戰”,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
棣花鎮搭建“合作組織”,實現整鎮發展。該鎮成立了農文康旅聯合黨委,下設康養、農業、文化旅游3個功能性產業黨總支,由黨委牽頭,加強市場對接和企業間交流,銷售渠道不斷拓寬;組織技術人員定期進村授課,種植、養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通過集體和村民入股參與,發展資金逐漸充裕,一條集生產、銷售、技術支持、資金保障的完整鏈條快速成型。聯合黨委成立至今,全鎮規劃棣花文化旅游古鎮、丹鳳葡萄酒莊、許家塬核桃主題公園、鞏家河千畝大櫻桃采摘園、萬灣鄉村游等五大發展項目,引導8個村(社區)共同參與,農文康旅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棣花鎮采取“以強帶弱”,實現共同致富。許家塬村村民大都以零散種植葡萄、狝猴桃、核桃為主要收入來源,村黨總支通過走訪調研決定將這3個項目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但因為缺少啟動資金,項目也因為“無米下鍋”而一再擱置,最后由聯合黨委牽線搭橋,相鄰村(社區)積極投入資金,共同完成了項目建設,預計2022年底村集體經濟年收益50萬元。強村帶弱村,就是要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棣花鎮在此基礎上,組織萬灣、陳家溝等3個產業發展較好的村(社區)通過結對幫扶“造血”能力不足的弱村,實行資源共享、產業共建、收益共得,帶動弱村集體經濟年增長可達10萬元。
棣花鎮推行“村企聯營”,實現互利共贏。鎮上依托棣花古鎮4A級景區和萬灣鄉村旅游3A級景區,以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為契機,由聯合黨委牽頭,積極與商于古道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經營項目,村(社區)提供場地、勞力等,公司企業負責運營管理,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培育多元化服務業態,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推動棣花大景區大旅游融合發展。目前,全鎮6個村集體經濟積累突破30萬元,全面消除了集體經濟“薄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