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樊利仁 劉 偉)丹鳳縣商鎮聚力鄉村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聯、工作相促思路,推動5個村成立“商山”產業聯社黨委,探索建立“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形成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管理高效、共同發展的農村發展新格局。
丹鳳縣商鎮按照黨委建在聯社、支部建在合作社、黨小組建在產業鏈原則,產業聯社黨委依托“商山”產業帶設立,由鎮黨委副書記任聯社黨委書記,各村黨組織書記任委員,建立“三會一課”制度,每月召開一次產業聯社聯席會、每季度召開一次區域發展研判會、每半年召開一次黨員群眾代表評議會,定期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研究協商重大事項,協調解決問題困難、調度推進重點任務,提升區域協作能力。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打造五大片區5個產業(帶)集群,以保定村為中心打造鄉村旅游文化產業群,建成集水上娛樂、攀巖探險、休閑民宿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主導產業;以王塬村為中心打造平菇種植銷售產業群,形成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條;以園區企業為中心打造本地勞務就業產業群,開通“家門口”務工綠色通道,實現務工務農兩不誤;以東峰村為中心打造“東峰—保定—鐵廟”中蜂養殖產業帶,提升“商山秦蜜”等系列品牌品質;以鐵廟村為中心打造農副產品種植產業帶,培育紅皮核桃、黑皮花生、丹參等優勢產業,促進產業做大做強。
根據保定村旅游鄉村發展需要,鼓勵周邊商山村、王塬村和東峰村入股57.3萬元,解決發展資金籌資難問題。針對商山村、王塬村發展種植業缺乏集中連片地塊問題,將保定村、東峰村相對集中的閑置土地,流轉給有發展產業意愿、懂經營、善管理的人員發展特色種植。通過保定村旅游項目的有序推進,示范帶動低收入戶214戶,提供就業崗位70個,可實現戶收入8000元;結合菌種場和產業基地的投產運行,提供就業崗位56個,可實現戶增收2000多元;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實行“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42戶發展中蜂養殖,實現戶增收4000元,引領132戶群眾發展中藥材,戶均增收6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