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砥礪奮進這五年”系列報道之一
樊利仁 姜艷
初秋時節,秦嶺大地花繁葉茂,丹鳳縣境內天藍水清,丹桂飄香,碧水潺潺,處處都是旖旎多姿的亮麗風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丹鳳縣第十八次黨代會召開的五年間,丹鳳縣委、縣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關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心懷“國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扎實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有效的常態化工作,抓實抓細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深學篤行:黨政合力下好“一盤棋”
丹鳳縣地處秦嶺東段南麓,位于商洛腹地,生態資源豐富。丹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每年都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專題辦公會等會議,專題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黨政主要領導深入現場檢查指導環境保護工作,逐級壓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織密織牢生態環境保護網。
為了落實好各項環境保護工作措施,丹鳳縣強化資金保障,縣財政每年落實500多萬元經費,用于環境網格化監管、“一江三河”水質巡查、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協調落實321.14萬元專門用于污染防治、空氣、水質監測站建設和運行;每年投入350萬元用于農村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保障,確保生態環保工作順利開展。著力健全環保工作機構,印發了《關于明確鎮(辦)環保所專兼職工作人員名單的通知》,各鎮辦成立了環保所(站),落實了工作人員,明確了工作職責;緊抓全市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遴選的機遇,為全縣環境系統招錄了12名工作人員,安排了3個公益性崗位,環保工作力量得到有效充實。
丹鳳縣著力提升環境應急處置能力,印發了《丹鳳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組建了應急隊伍,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編制轄區“一江三河”和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有效地維護了水環境安全。強化企業應急管理,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經專家評審備案。制定了《丹鳳縣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生態環保責任清單》,持續提高生態環保考核權重,嚴格兌現政治、經濟兩項獎懲,將考核結果與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掛鉤,充分運用“環保一票否決”制,確保生態環境各項工作有效推進。
丹鳳縣嚴抓嚴管,對污染企業堅決說“不”。“十三五”期間,轄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顯著提升,先后關閉落后磚瓦窯企業20多家,淘汰燃煤鍋爐25臺,堯柏水泥一、二線脫硝設施正常運行,天然氣入戶穩步推進,建成了山凹凹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600立方米大型沼氣、萬噸生物有機肥生產線,華茂10萬噸有機肥生產線和武關養殖基地,有效減少了污染物排放,全縣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逐步下降,排放降幅均超過預期進度,全縣環境污染事故“零發生”。
凸顯蝶變:城鄉環境舊貌換新顏
五年來,丹鳳縣委、縣政府傾注人力、財力、物力,舉全縣力量,上下聯動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不斷改善城鄉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打造生態宜居的幸福家園。
接續實施了大氣污染防治四年行動計劃(2014-2017年)、《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以治污降霾為核心,加強部門協作,切實打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組合拳。為了確保碧水保衛戰深入實施,以丹江流域污染防治項目建設為抓手,制定印發《丹鳳縣2013-2016年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丹鳳縣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2017-2020年)》,并逐年度印發了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確水污染防治總體目標,落實各部門、鎮辦水污染防治工作責任,累計投入36341.04萬元實施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33個,有效減少了水污染物排放,轄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圍繞打好凈土保衛戰,實施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制管理,對全口徑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進行核實,對涉及土壤污染的重點行業企業實行動態監管,配合省上完成了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采集工作。扎實開展“清廢”行動,完成自查及整治任務,強化固廢危廢監管,落實固體廢物堆存場所“三防”措施,全面提升了城鄉人居環境質量。
在改善鄉村環境方面,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起始,推進鄉村治理,將基礎設施、特色業態、環境整治、文化挖掘等同步實施,打造出竹林關、洲河北、棣花、萬灣、許家塬、毛坪、花中、冠山、長沙溝等一批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承接,全面開展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和“村莊清潔行動”工作,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水塘、溝渠、河道清理,硬化綠化村組道路,普及安全飲水、村莊供電、衛生廁所,落實公益性生態保潔員千余人,提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全縣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以國土增綠為重點,以兩岸(丹江兩岸)三線(312國道、西合鐵路、滬陜高速)四區(城區、城周、景區、重點鎮村)為重點,完成飛播造林80329畝,重點區域綠化4.21萬畝。
扎實開展打擊整治破壞秦嶺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全面貫徹落實秦嶺野生動物保護政策大宣傳、線索大排查、獵戶工具大清除、拒食野味大承諾、違法案件大起底等工作,加強綜治聯動、加強人防技防和巡線巡邏、強化日常監管,將“三個一批、六個全覆蓋”向縱深推進。
凝心聚力:織密源頭管控“防護網”
丹鳳縣著力強化源頭管控,嚴把項目環保準入關,持續提升環境監管水平,完善環境監測體系,扎實整改上級反饋的環保問題,從源頭上織密織牢生態環境的“防護網”。
丹鳳縣嚴格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規定,嚴把項目的準入關,“十三五”以來,全縣無核準、備案產能過剩行業新增高產能項目,無產能過剩在建項目,城區內無鋼鐵、煤炭、水泥等重點行業落后高產能企業。強化生態空間管控,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評估工作,配合開展全市區域空間評價工作,牽頭組織報送丹鳳縣“三線一單”編制資料,開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和考核工作,按期報送監測數據和考核資料,為一條紅線管到底奠定了基礎。
精心組織,扎實開展各類生態環境執法檢查活動,累計出動檢查人員2500多人次,檢查企事業單位800多家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68件,行政處罰170多萬元。建立了環境網格化監管信息平臺,聘任155名環保網格員開展轄區環境巡查監管工作;建成了網格化監管指揮中心,在重點轄區、重點排污單位、重點河段安裝高清攝像頭60多個,實現了信息實時接收、互聯共通;同時依托“商洛環境網格化APP”開展環境網格化巡查監管工作,便于環境問題及時發現、高效處理。積極推進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縣環境監測站順利取得資質認定證書,已具備三大類48項指標的監測能力。開展了老君河、武關河及銀花河地表水水質常規監測工作,監督指導轄區重點排污單位開展自行監測,及時在陜西省污染源監測信息平臺上公布自行監測數據。投資800多萬元建成了環境局、金山小區等2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和丹鳳下斷面、雷家洞斷面等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監測數據實時上傳,為大氣、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五年來,丹鳳縣一系列的務實舉措,擘畫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生態美麗新畫卷。
天朗氣清之時,抬頭仰望,是醉人的“商洛藍”。丹水泛波,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生態綠”。勤勞的丹鳳兒女將繼續守護秦嶺生態,呵護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