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鑫
4月7日,記者走進丹鳳縣武關鎮毛坪村,空氣清新,庭院優雅,茶園披綠,美景如畫。
毛坪村位于武關鎮政府東南15公里處,距縣城50公里,素有“毛坪溝爛石溝,龍王牽著旱王手,十年九歉收”的說法。近年來,毛坪村突出群眾增收主線,積極邀請專家為村上發展把診號脈,在調查測量和專業分析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并將其作為主導產業來打造。毛坪村整合退耕還林、產業扶貧等項目資金,調整種植結構,加快茶園建設。村上從外地引進黃茶、白茶、龍井等優良品種,合理定植,科學管理,建成標準化茶園800畝、高山巖茶5200畝,全村種植茶面積6000畝,戶均茶園20畝,人均茶葉年收入3000元左右。目前,毛坪村發展茶葉加工企業3家,注冊商標4個,主要加工毛尖、翠芽、仙茗、紅茶、炒青等10多個品種,茶葉年產量60噸左右,產值2000多萬元。
毛坪村因地制宜,引進優質品種開發蘭花資源,打造“空谷幽蘭”鄉村游,建成“茶博園、茶博館、茶香書吧、村史館、特色民宿”等一批旅游設施,提供茶園認領、茶葉定制,鄉村游定制服務,打響“茶香毛坪”鄉村游品牌。村上以“三變”改革為抓手,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定比分紅等多種形式將群眾吸納到產業增收的各個環節,群眾產業收入從2012年的人均1200多元增加到目前的5600多元,年人均純收入從3286元增長到目前的9862元。
毛坪村堅持生活、生產、生態融合發展,全面推進“山、水、林、田、路、房”綜合治理,毛坪村一躍成為生態宜居、茶園觀光、鄉村旅游一體化的美麗鄉村,先后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森林鄉村”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