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春榮張金哲)“天干自來水斷流了,怎么也沒想到村上會把水送到家門口!”“是啊,這要是放到過去,人心里還真要愁成一個大疙瘩,每天晚上都要盤算第二天早上到哪里去弄水,現在村上給咱送水來了!”近日,天干少雨,丹鳳縣寺坪鎮龍嘴村鎮村干部和水管員等人組成供水工程運行管理服務隊給群眾送應急水,前來接水的村民汪維軍、江水山為此感慨不已。
為了進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改變過去農村供水工程“重建輕管”現狀,提高群眾用水保障和質量,丹鳳縣通過村級集體經濟和扶貧公益崗位在全縣12個鎮辦148個行政村(社區)選聘了307名水管員,由他們負責守護全縣農村826處集中供水和1000處分散供水工程及398處應急水源點。他們是群眾及時喝上干凈衛生自來水的“維修工”,寺坪鎮銀洞村廟上組蓄水池不進水了,水管員葉書民對輸水管道經過分段排查,發現閥門處管道被木屑和落葉堵塞,立即對堵塞點進行疏通,還在進水管口加設了保護網;他們是群眾及時喝上干凈衛生自來水的“保潔員”,花園村水管員王朝借來水泵,對全村9處集中供水蓄水池集中清淤,保定村水管員李書民爬進狹窄的石縫,清理水源附近的垃圾,清掃沉淀的淤泥,當上了全村自來水質“安全員”;他們是深化水利體制改革,讓群眾明白消費的“助推者”,甘溝村水管員劉小軍、兩岔河村水管員朱才武逐戶張貼用水明白卡,講解供水管理政策。在水費收繳確定水價的村民代表會上,將水費改革與“扶志扶智”有機結合,他們耐心給群眾講解安全飲水指標,解讀《商洛市農村居民飲水安全管理條例》,宣講“以水養水”水費收繳的用途和目的;他們是群眾安全飲水的“跑路人”,毛里崗村水管員李存有接到群眾電話,立即放下手中的農活,直奔管道漏水點,為了查準水泥路面下的漏水點,沿1100多米的管線來來回回跑了10多次,第一時間修復;花瓶子鎮過風樓村水管員馬文全在大雨到來之前,為防止因山洪暴發影響群眾生活用水,一邊告知用水戶儲水,一邊步行1800米關閉了輸水管道上的總閥門,防止洪水進入蓄水池,并在干旱時段、黎明時分去打開總閥門,天黑之前關閉總閥門,限時供水,減少浪費,保障正常飲水。
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這些農村水管員累計排查維修管道漏水點360多處,解決了1.8萬人的飲水不穩定問題,更換截滲壩濾料195處、蓄水池清淤清洗220次,入戶安裝水表2.9萬戶,年節約水量23萬噸,應急送水35噸,有效提高了全縣農村23.5萬人水質安全和供水質量,受益貧困戶達3.6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