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嘗試 勇于創新 扎實推進
丹鳳成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經驗交流單位
本報訊(李高峰)近日,從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開展學習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經驗活動的通知》中獲悉,丹鳳縣在全國第二批先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中成績突出,成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經驗交流單位。
丹鳳縣繼2017年被省市列為產權制度改革重點縣和清產核資整縣推進縣之后,2018年又被確定為全國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縣上緊抓試點機遇,按照“全面部署、試點先行、重點突破、穩妥推進”的思路,大膽嘗試,勇于創新,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縣155個村(社區)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的內容和程序性工作。
同時,各村因村因地制宜,堅持邊試點、邊總結、邊完善、邊推廣,逐步形成了抱團結盟、聯結共贏實體集合型的“陳家溝模式”,集體經濟帶動發展型的“毛坪模式”,園區承載融合發展的“萬灣模式”,文化為魂、山水為韻、光伏聚能、旅游活村的“保定模式”,弘揚勞模精神黨建領航的“馬爐模式”,以“艾”為媒、變廢為寶的“大莊模式”,特色種養、盤活資源的“長沙溝模式”,產購銷加一體化的“東川模式”,企社合作、特色養殖、注資定比分紅的“汪家溝模式”,多業融合集體經濟增收的“竹林關模式”等,創出了一批叫得響、可借鑒、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經驗和模式。棣花鎮陳家溝村、商鎮保定村、龍駒寨街辦大莊村、巒莊鎮汪家溝村等66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都達到5萬元以上;竹林關鎮竹林關村和丹水社區、土門鎮長沙溝村、鐵峪鋪鎮東川村及武關鎮梅莊村等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并實現了先期對貧困戶股東的分紅。
據悉,此次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經驗交流的典型單位共有60個縣(區、市),陜西省共有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