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兩個月的閉關修煉之后,王寶泉掛帥的新一屆中國女排本周末將在河南漯河中國國際女排精英賽上,首次向全國球迷“匯報”她們的訓練成果。封閉了 50余天之后的國家隊究竟將以一個怎樣的面孔亮相?我們不妨對“王家軍”一期的首發陣容來一個大猜想。
主攻:
生面孔迎來第一次
主攻位置上王寶泉一口氣招入了5名隊員,在這5名隊員中,王寶泉對來自上海的16歲小將楊婕和天津隊小將陳麗怡贊賞有加。其中陳麗怡在王寶泉麾下經過上賽季全國聯賽的磨練,在技術動作和風格打法上都符合他的戰術思路和要求;楊婕雖然年輕稚嫩,但她的身高條件出色,也沒有因為身高而限制腳下的移動速度,況且楊婕的一傳和防守能力從一開始就讓王寶泉十分倚重。雖然王一梅和惠若琪兩名“老國手”實力和經驗都要勝過陳麗怡和楊婕,但如果從鍛煉隊員的角度出發,在這次比賽中,王寶泉也許并不會在這兩名國家隊新面孔身上吝惜時間。
副攻:
“馬薛配”是實力體現
馬蘊雯和薛明是目前國內最為出色的兩名副攻,所以在這個位置上,只要這兩名隊員沒有出現大的傷病,她們的首發位置幾乎“雷打不動”。在王寶泉的戰術思路中,副攻必須
去貫徹執行“快速多變”的指導思想,薛明和馬蘊雯這兩名“一前一后”特點的副攻不僅代表了中國隊的高度,在比賽中也要體現中國隊的絕對實力。
接應:
“小接應”還是“小”接應
在王寶泉的戰術體系中,接應二傳不僅要能夠攻得上去,最重要的其實還是要能夠“撤”得下來——在后排完成一傳、防守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講,李娟的存在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國家隊戰術體系能否順暢運轉。在國際排壇流行“大接應”的今天,王寶泉依然使用著傳統意義上的“小接應”打法,即便李娟的身高達到了1.87米,更何況還有一名1.81米的“小”接應張磊。在使用“小接應”還是“小”接應這個問題上其實只需看準一點:誰能接好一傳?
二傳:
“魏核心”毋庸置疑
無論是主帥王寶泉對其熟悉程度,還是她本人的經驗、經歷,魏秋月在“王家軍”中都將穩穩獲得主力二傳的位置保證。“魏核心”能夠讓“王家軍”的戰術體系順利運行,與新任主教練的任何思路都不會出現磨合上的問題,但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魏秋月的膝部老傷在這次比賽開始之前是否已經得到很好的恢復。
自由人:
用王茜絕非“任人唯親”
在自由人位置上,新一屆國家隊的兩名隊員張嫻和王茜都稱得上是全國最好。張嫻和王茜的特點有所不同,王茜年輕,爆發力好,一傳和防守能力平均;張嫻大賽經驗豐富,2007年剛入隊時曾被認為一傳不如防守的問題如今也有很大改觀。不過張嫻在上賽季全國聯賽接近尾聲時曾經一度頸部舊傷復發,能否在封閉集訓的50天左右時間內恢復到最佳狀態還未可知。所以在此次比賽中,無論張嫻還是王茜出任首發都是非常正常的,即便王寶泉給予王茜更多的出場機會,也絕非是“任人唯親”的表現。(蘇暢)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作者:中國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