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中國觀眾為鄒市明取得職業賽場首場勝利而歡呼的時候,世界拳壇卻發生了一起悲劇,4月6日在倫敦,一名英國拳擊手在輸掉比賽9天后腦出血死亡,年僅31歲。這一消息,也引起了中國拳迷的重視,紛紛呼吁剛剛從業余轉到職業的鄒市明要意識到職業拳擊的危險性,在加強針對性訓練的同時,要注意保護自己。
腦出血 在醫院躺了9天后死亡
據新華社報道,這位名叫邁克爾·諾格洛夫的拳擊手出生于贊比亞。之前他在倫敦的一場比賽中,輸給了來自英國的鮑溫,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打的第六場比賽。而按照《每日電訊報》描述的細節:比賽中,諾格洛夫曾在第一回合將對手擊倒,但第五回合剛過29秒,裁判就發現他動作怪異,最后躺倒在地,裁判沒有數秒就讓醫護人員將他送往醫院。諾格洛夫的朋友莫妮卡·哈里斯當時也在場,她在接受采訪時說:“對手其實并沒有給他造成重大打擊,但第五回合他自己倒在地上。”諾格洛夫最后被診斷為腦出血,在醫院躺了9天后死亡。他成為18年來第一位在英國死亡的拳擊手。
拳擊有危險 參賽需謹慎
這件事似乎跟中國拳擊關系不大,但眾多鄒市明的支持者卻反應迅速,在網上“提醒”鄒市明要小心,網友“SKYME1984”表示:“職業拳擊跟業余拳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從第一場比賽的表現來看,習慣了業余拳擊的鄒市明似乎還沒有適應另外一個世界的規則,而且他似乎有些自信過頭了,這很危險。希望英國這名拳手的悲劇,能夠給鄒市明提個醒。”
事實上,包括拳擊在內的搏擊運動危險性較高,2008年,韓國拳王、世界拳擊組織(WBO)洲際錦標賽輕量級冠軍崔堯三死亡,當時根據一個反拳擊運動組織的統計,他是歷史上第1355名因比賽死亡的拳擊手。在職業拳擊發展較早的日本,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就有近30人死于比賽。在韓國,崔堯三死亡兩年后,年僅23歲的裴基石也因比賽不治身亡。而就在諾格洛夫去世后,英國拳擊管理協會官員發出警告:拳擊有危險,參賽需謹慎。
熊朝忠支招:加強抗擊打訓練
不過,職業拳擊也并不是妖魔鬼怪,只要準備充分,訓練科學合理,是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出現相同悲劇的。中國首位世界職業拳王、WBC迷你輕量級金腰帶獲得者熊朝忠昨日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就給準備進軍職業拳壇的中國拳手支招:從心理上必須意識到職業拳擊的殘酷性,進而通過高強度訓練,特別是抗擊打訓練,來逐步適應職業拳擊。
熊朝忠表示:“跟在國內專業隊接受的業余拳擊訓練相比,職業拳擊體能上要求極高,拳王爭霸賽要打12個回合,而業余拳擊只打4個回合;在技術上,職業拳擊更講求出拳的力量和準確性,花哨的技術只會消耗體力;最重要的一點,職業拳擊不戴頭盔,拳套也不一樣,這就要求拳手除了躲閃迅速之外,抗擊打能力必須要強。這都需要平時按照國外先進的方法來進行訓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