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址總投資3000多萬元,總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醫院規模比以前擴大了兩倍。整個醫院分為醫療區、康復療養區和福利區三個功能區域,醫院環境、面貌、規模與以前相比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醫療區內為賓館化設計,病房設有普通間、標準間和套間;專門設立了殘疾人衛生間和無障礙通道,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病人的就醫需求;病房里安裝了中心負壓、中心供氧、中心呼叫等先進的設備;配置了CT、彩超,各項醫療設備逐步配備齊全。康復療養區突出醫院文化特色,建起了養心湖、文化長廊和師祖苑。新建了近兩萬平方米的家屬樓,有效改善了職工生活條件。
遷建和搬遷為醫院各項事業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到2005年年底,醫院設有10個病區,業務收入達630多萬元,各項工作實現了又一次歷史性飛躍。
科學發展上水平
歲月承載夢想,責任鑄就輝煌。
2008年3月,上級對醫院領導班子作出調整,新一屆領導班子觀念上開拓創新,行動上雷厲風行,頻出新政,狠抓落實,大力推行優質服務、夯實人才基礎、加強專科建設、強化特色醫療、弘揚中醫藥文化,使醫院服務、技術、專科、人才、文化諸方面迅速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2008年初是醫院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當時由于諸多原因,致使醫院業務發展停滯不前,職工人心渙散,矛盾糾紛不斷……醫院新班子審時度勢,撲下身子深入科室、班組,召開各個層面的座談會、討論會,認真疏導、總結,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統一思想,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健全完善制度,強化隊伍管理,凝聚發展合力,新的工作秩序、良好的風氣逐步在全院形成。
加強隊伍建設,制定、實施了《關于鼓勵技術進步促進業務骨干成長的規定》,撥出專項資金,每年選送10至15名中青年技術骨干外出進修學習,鼓勵業務人員參加在職學歷教育,參加省內外各種學術活動;做好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并借鑒師承學習模式,確定了28名院內專家,開展了院內高職中醫人員師帶徒工作;探索低職高聘,對6名工作業績突出的學科帶頭人進行了低職高聘。
廣開招聘大門,通過內引外聯等方式,6年來共招聘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60多人,先后與省內外十多家醫院建立了業務協作關系,從省市醫院聘請高年資專家近30人,或長期坐診,或定期查房、指導手術,或開展學術講座、舉辦義診活動,帶動全院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學歷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目前,全院專業技術人員214人,其中高級職稱36人,中級職稱99人,26人被授予專家稱號,9人入選省市人才工程學術帶頭人。詹時軍等13人被命名為商洛首批名老中醫、名中醫、傳統醫學確有專長人員,內二科主任何安民還榮獲全市首屆十大杰出醫生榮譽稱號。
加強硬件建設,先后添置了核磁共振、CR、DR、C型臂、新型彩超、全自動生化、電子胃鏡等先進設備,規范改造了手術室、供應室,建設了血庫、微生物檢測、艾滋病篩查等實驗室,購置了一大批中醫診療設備,并在每一個病區建設了中醫綜合治療室,診療條件大為改善。
拓寬業務范圍,進一步加強了骨傷科、燒傷瘡瘍科、腫瘤科等重點科室以及肛腸、理療、小針刀等特色科室建設力度;整合資源,先后組建成立了干部保健科、治未病中心、健康體檢中心、院內制劑室,以及急診科、顯微外科、泌尿外科、精神康復科,擴大設置了康復理療科;建成2個國家級重點專科、4個省級重點專(學)科、2個市級重點專科,超聲診斷、干部保健、健康體檢等業務在區域內逐步樹立了品牌,形成了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