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二次經濟普查資料顯示,我縣2008年末單位從業人數總計為17600人,比2004年增加2763人,四年間平均年遞增4.3%,主要出現以下特點:
一、我縣從業人員的主要特點
1、從所有制情況看:事業、機關、社會團體為主的公有制單位從業人員下降,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增加。單位就業人數中,公有制單位和私營企業單位從業人員兩分天下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公有制單位就業已失去其主導地位。2008年末,公有制單位從業人員為7810人,占丹鳳縣全部單位從業人員的44.4%,其他經濟單位從業人員1135人,占全部單位從業人員的6.5%,私營企業從業人員8652人,占全部單位從業人員的49.1%。其中事業、機關、社團、及其他法人單位從業人數為8945人,與第一次經濟普查9237人相比下降3.2%,公有制單位就業人員逐暫失去其主導地位。非公有制企業單位從業人員變動頻繁,增加迅速,2008年末私營企業從業人數為8652人,與2004年相比增加3418人,增長65%,私營企業單位從業人員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我縣大部分國營企業相繼破產和改制,市場經濟的基本建立,使我縣私營經濟異軍突起,私營企業不斷壯大,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2、從產業結構上看,第二、三產業成為就業的主渠道。2008年末,第二、三產業從業人數為37856人,與第一次經濟普查相比增加12019人,其中個體經營人員增加 9256人,特別是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發展迅速,2004年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為21931人(包括個體經營戶),2008年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增加到 30638人。
3、從行業分布上看,五大生產性行業就業人數增長快。2004年,我縣工業4374人(包括個體經營戶下同),批發零售業4094人,建筑業3079人,其他行業14290人,2008年分別增加到 6966,7486,6818,16586,比2004年分別增加了59%,83%,121% ,16% 。
4、個體經濟為我縣剩余勞動力提供了施展的舞臺。2008年,我縣個體戶為8854戶從業人員為20256人,與2004年相比分別增長2188戶和9256人,數據顯示個體戶的發展壯大為我縣吸納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存在的問題
1、就業觀念亟需更新。在我縣每提到就業,人們就想到國家事業行政單位去就業,對到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去就業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創業精神,就業觀念一直停留在陳舊的思想中,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亟需改變就業觀念。
2、從業人員結構不盡合理。事業機關單位從業人員比重仍然較大,與經濟發展不適應普查數據顯示我縣2008事業機關單位從業人數為7810 人,超過全部單位從業人員的 40%之多。
3、就業壓力大,剩余勞動力充足。2008年底我縣農村勞動力133230人,從事第二、第三產業人數37856人,僅占勞動力的28.4 %,農村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仍然緩慢。
4、大企業拉動就業力道不夠,規模就業少。我縣2008年50人以下就業場所1079個,50—200人就業場所35個,占3.1%不到;200人以上就業場所5個,僅占0.45%。
三、擴大就業的建議
1、加大就業培訓,轉變就業觀念,進一步拓展就業渠道,使更多的勞動力觀念上更新,積極投身到新興的行業中去就業,逐步形成各個行業百花齊放的新就業格局。由于我縣行政事業單位就業崗位受編制所限,就業崗位相對欠缺,為此只有大力扶持和發展民營經濟,鼓勵農民工在外學習一技之長,回家積極創業,為社會為個人創造更多的財富,為更多的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因此要積極采取措施促進私營經濟、個人創業持續健康發展。一方面要在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企業上下功夫,要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導向,鼓勵一部分有創業意識的農民工,積極投身于農業的綜合開發利用,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例如:核桃的包裝,使其能成為超市里的產品,核桃的科學管理,做大做強核桃產業,雖然在前幾年政府鼓勵農民種植核桃,但是后續的科學管理上跟不上,致使多數核桃產量低,收入少,部分農民將其毀掉等。重點扶持旅游、農家餐飲、商貿流通等創業成本低、勞動力相對密集的行業發展。另一方面積極拓展第三產業的新領域,重點支持社區服務、教育培訓、文化服務以及農副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等發展潛力大、就業帶動能力強的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