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龍
對于現在許多在基層工作的年輕干部來說,基層鄉鎮確實很忙,不管是基層黨建工作還是脫貧攻堅工作,大量的工作任務(尤其是文字材料方面的)都壓在了許多年輕干部的肩膀上,他們在無數次加班中也會偶爾哀嘆自己的生活中沒有了詩和遠方。
明代大儒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基層鄉鎮的事情確實多,“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但這正是年輕干部鍛煉成長的廣闊平臺。也只有在基層鄉鎮才能更多地與群眾接觸,幫助群眾處理大小事情,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只有在基層鄉鎮,才能細細體會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的艱難,培養自己的公仆情懷;只有在基層鄉鎮,才能在農村慢節奏的生活中去保持一份淡泊,感受一份寧靜,思考自己走過的每一步,看到詩和遠方。
就寫作而言,基層鄉鎮的素材也是特別多的,如果仔細去尋找、去深挖,會有不少真實感人的事情和美妙動人的風景,都可以寫成詩或散文。這樣的文章大多比較接地氣,讀者看了也容易產生共鳴。
賈平凹老師的許多文學作品都取材于農村,比如他筆下的女鄉鎮干部“帶燈”就給讀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帶燈有著豐富的內心情感和遠大的人生理想,每天面對的卻是農民的雞毛蒜皮和糾纏麻煩,但她卻能在各種矛盾中完成著自己作為鄉鎮干部的職責,在鄉間的山風樹谷中尋找著自己的詩和遠方,無論結果如何,她的精神熠熠閃光,至少她曾經閃亮過,發出過正能量的光。
帶燈身上體現了基層鄉鎮干部的優秀品質,值得年輕干部去思考。在基層鄉鎮多經歷一些難事、急事、復雜的事,才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國情、社情、民情。在各項工作中用上“繡花”的功夫,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干,積極進取,不忘初心,才能看到前途和希望,看到詩和遠方。(胡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