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曉琴對此予以肯定,并補充了要加強問責。“要把督查與問責結合起來,讓人民真正滿意起來。”
法治信訪——分類梳理,界定責任邊界
“信訪是個筐,什么都往里裝”,這是很多人對信訪局的印象。但大包大攬的信訪,其實一方面耗費了寶貴的行政資源,又不利于問題解決,也降低了信訪部門的權威。
會議認為,必須從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來加強信訪工作的法治建設,自覺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確保各項改革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堅決貫徹訴訪分離,實行訴訪分離,是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國家法律層面的制度設計,對通過司法途徑可以解決的問題,信訪部門將不予受理。會議透露,下一步將根據法律權限,進一步梳理分類,依法以政策解決和化解,盡快出臺責任清單。
據悉,各級信訪部門積極跟進訴訪分離改革,引導信訪人依法向有關政法機關反映涉法涉訴問題,通過法定途徑分類處理信訪投訴請求,37個部委已經有25個出臺或基本形成清單。
但改革的柔性也需要得到體現。比如依法逐級走訪,“不受理不等于不處理,要做工作,講道理。”舒曉琴表示,“上面不受理,下面不處理,就會形成堰塞湖。”信訪部門依然要做好訪民來訪信息的登記工作,并引導訪民找到司法途徑解決問題。
加強立法,維護好信訪秩序,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據悉,地方信訪立法取得突破,《廣東省信訪條例》去年頒布實施,山東、河北等省信訪立法工作正在加緊推進。
規范行政行為,才能實現信訪秩序根本好轉。會議透露,將會加大力度,嚴格規范行政行為,從源頭上預防信訪問題發生。
(摘自《人民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