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破解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的調查報告
商洛市林業局
退耕還林板栗建園成效
退耕還林核桃建園成效
太子坪村退耕還林核桃建園
核桃建園果實累累
退耕還林生態林建設成效
新一輪退耕還林造林現場
2014年,在第一輪退耕還林政策即將陸續“到期”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從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戰略高度,著眼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全局作出重啟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的重大決策,為我市根治陡坡山地水土流失、大規模推進生態修復、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美麗商洛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然而,隨著2014年新一輪退耕還林任務的實施,卻面臨到國家政策要求與實際操作的現實矛盾,致使任務計劃難以落地。為此,市林業局成立調研組在廣泛調研和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就積極破解政策瓶頸,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順利實施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思考,形成了本報告,供退耕還林工作實踐中參考。
一、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范圍規定
經國務院批準,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林業局、農業部、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了《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明確規定:新一輪退耕還林地塊要嚴格限定在25°以上非基本農田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和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區域縣(市)15-25°非基本農田坡耕地三類范圍。
同時,明確指出,對已劃入基本農田的25°以上坡耕地,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在確保省域內規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的前提下,依法定程序調整為非基本農田后,方可納入退耕還林還草范圍。退耕還林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要以縣為單位相對集中,保證退耕一片,成效一片。
二、我市陡坡農耕地的現實狀況
商洛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區,山多地少,耕地資源主要以山坡地為主,且普遍坡陡地薄,林地相間。據市國土管理部門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市耕地總面積302.48萬畝,其中25°以上耕地155.98萬畝(基本農田面積140.27萬畝、非基本農田15.7萬畝),15-25°耕地面積58.88萬畝(基本農田52.45萬畝、非基本農田6.42萬畝),按照國家規定,符合退耕條件的土地總面積只有22.3萬畝(包括全市各項建設需占用耕地在內)。
在全市25°以上15.7萬畝非基本農田總面積中,其中商州0.65萬畝、洛南1.14萬畝、丹鳳1.04萬畝、商南0.85萬畝、山陽9.94萬畝、鎮安1.4萬畝、柞水0.676萬畝,且存在縣區分布不均的現實矛盾,我市丹江沿線急需加快綠化治理的商州、丹鳳、商南等縣區符合退耕還林條件的土地總面積只有2.54萬畝,與現實需求差距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