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一是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召開經濟運行分析會,開展調研和預測研判,及時協調并解決問題。二是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堅持實行重點項目市(縣)級領導聯系包抓責任制和月通報、季評比、半年督查、年終考核制度,加強督促檢查和經驗交流。三是有序推進重大項目前期工作?;I措落實重大項目前期費1億多元,年初確定的150個重大前期項目有85個完成前期工作進入建設成熟階段。四是強化項目融資工作。全年爭取落實中省政策性資金12.515億元,落實開發銀行貸款2.5億元。五是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成功舉辦第七次陜南循環發展座談會,我市10條循環產業鏈5條基本建成,20個標志性工程加快推進,國家發改委批準我市為國家第一批共伴生礦產及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六是積極推進商丹一體化。制定商丹一體化建設方案,成立領導小組,落實機構、編制和人員。七是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積極爭取中省資金,推動教育、衛生、文化、就業、社保等民生事業建設,預計1045個民生工程基本建設類項目,完成投資80億元。八是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六縣污水處理廠全面建成運行,垃圾處理場建設進入收尾階段,積極開展高效節能產品推廣、節能宣傳周、節能低碳“五進”宣傳等活動,組建市節能評審中心,創建《商洛節能網》。2012年,預計我市生產總值完成428億元,增長14.3%左右,比年度目標高0.9個百分點。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26%、15%和17%,能夠較好完成年度考核任務。
市教育局
一是教育強縣和“雙高雙普”創建工作進展順利,山陽、商南兩縣“雙高雙普”通過省政府驗收,柞水縣“雙高雙普”工作通過市政府驗收;山陽縣創建省級教育強縣工作達到省頒標準,通過省專家組評估驗收。二是素質教育不斷深化,德育工作扎實有效,科技教育活動深入開展,體衛藝工作得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組隊參加全省第十屆中學生運動會,獲團體總分第五名的好成績。三是教育質量持續提高,文史、理工兩類二本上線率達到50.02%,連續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實施了國家教育標準化考點建設工程,加強招生考試組織管理,高考、中考工作平安順利。四是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得到加強,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深入推進。五是教師隊伍建設成績喜人,全市通過多種渠道共招聘教師超1000人,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強化師資培訓,工作經驗被《中國教育報》整版宣傳報道。六是教育經費投入進一步加大,全市財政性教育經費預計占到財政總支出的比例達到省上要求。七是教育重點項目建設成效突出,全市新建公辦幼兒園30所,新、改擴建標準化中小學80所,市特殊教育學校建成使用,全市中小學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八是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學生資助工作規范有序,共發放各類資助資金21341.88萬元,受助學生10.24萬人次。九是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順利實施,全市1205所農村中小學校的16.7萬名學生受益,受益面均達到100%。
市科學技術局
一是科技創新工作有新突破。全市科技研發投入達到19550萬元,其中政府科技研發投入1990萬元,完成省上下達我市目標任務的199%。企業研發投入17560萬元;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52項,其中省級科技計劃項目35項,爭取扶持資金1746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74%。二是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有新突破。全市15家規模以上企業技術研究中心確定為市級科技研發中心,完成計劃任務的150%。經企業申報、縣區推薦和專家評審,確認27家企業為第一批商洛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三是知識產權工作取得新突破。截至10月底,已完成專利申請561件,占全年任務的281%,其中發明專利271件,增幅量居全省第一。1家企業被命名為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四是技術轉移實現新突破。商洛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被省廳確定為陜西省技術合同認證機構,完成技術市場交易額3029.49萬元,占全年任務的303%。培育科技成果35項,評審獎勵2012年度市科技獎31項,獲省科學技術獎4項,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五是科技服務有新突破。認定市級“科技特派員創業鏈”14個,深入開展首席工程師制度推行工作。商州區、洛南縣、商南縣、柞水縣被命名為第二批陜西省農機服務“大荔模式”建設縣,4家企業被命名為陜西省農技服務“大荔模式”推廣企業。開展了中藥材規范化栽培技術、種植技術、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全市中藥材規范化種植24.4萬畝,完成全年任務的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