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趙川鎮石堰河村是市婦幼保健院自2014年以來一直傾力包扶的深度貧困村,多年來,該村形成袋料香菇、油用牡丹、畜牧養殖,核桃四大主導產業。面對2018年脫貧摘帽的艱巨任務,市婦保院持續發力,通過調整人員,配強班子、選準產業,補齊短板等方法,凝聚脫貧攻堅合力,使石堰河村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突出。
選優配強 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打贏脫貧攻堅戰,干部是決定因素。今年,市婦保院不斷強化組織領導,選優配強,讓幫扶力量在基層發揮最大作用。
在市委、市政府召開新一年度脫貧攻堅會議之后,市婦保院迅速行動,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統籌推進駐村扶貧工作。市婦保院根據扶貧工作需要,及時調整駐村工作隊員,充實和健全攻堅拔寨的過硬隊伍。除此外,市婦保院還與幫扶干部層層簽訂責任書,壓實責任,24名領導幫扶干部與建檔立卡貧困戶掛鉤、結對,對癥下藥,因戶制宜、分類施策,促使個個有壓力,人人有目標,家家有產業,形成了同頻共振、同網共扶的幫扶格局。
借助鎮、村換屆契機,積極協助配合商南縣選拔一批善于攻堅拔寨的村干部進入脫貧攻堅核心隊伍,讓務實勤奮的大學生村官王麗君到村負責脫貧攻堅的材料和檔案管理工作。這樣以來,市婦保院駐村工作隊將駐村第一書記、鎮辦包村(社區)干部、村(社區)兩委班子的四支扶貧力量凝聚一起,配置到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部”上,確保脫貧攻堅期間扶貧村隊伍相對穩定。同時把脫貧攻堅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培養村級后備力量等工作同步抓好,拓展黨建扶貧新路,堅持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整。
選準產業 精準脫貧落地見效
發展產業是貧困群眾實現脫貧的必由之路,只有選準易實施、能見效、可持續的產業,才能在貧困群眾脫貧路上發揮“造血”功能。對主辦此,市婦保院因地制宜,在加強已有的香菇產業的基礎上,又決定發展核桃、茶葉、油用牡丹等長效發展產業。把貧困戶產業項目與鎮、村產業結構調整計劃相結合,把產業項目選擇與系統完善經營機制、產業體系、服務保障體系相結合,使貧困群眾融入產業發展鏈條中。
結合當地特色,市婦保院去年爭取到位脫貧資金55萬元,幫助石堰河村在原有核桃產業800畝的基礎上,再增加100畝。今年,900畝核桃長勢良好,在原有500畝茶園的基礎上,再增加100畝,目前600畝茶樹長勢喜人。在原有200畝油用牡丹的基礎上,再增加100畝,依托主導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并協助部分資金,又打通了3.3公里的通組水泥路,切實為石堰河村脫貧攻堅創造了有利條件。
靶向施策 健康脫貧贏得民心
“我年紀大了,身上毛病也多,現在義診就在自己家門口多好呀,這些專家給我量血壓、開處方,還免費給我送藥品,感謝市婦保院的醫務工作人員,謝謝黨的好政策。”5月8日,石堰河村78歲的田尚勤老人剛接受完市婦保院專家義診后,高興地說。當天,市婦保院院長張康美親自帶領10多名專家攜帶心電圖機等各種診療儀器和藥品,為石堰河村貧困戶和村民義診,并為群眾提供健康咨詢、講解養生知識、指導患者用藥等,石堰河村200余名村民接受了綜合健康檢查,并領取常用藥物。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市婦保院深入調研發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絆腳石”“攔路虎”。
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市婦保院充分利用行業優勢,積極實施送醫下鄉、健康扶貧,為老百姓送去了實實在在的幫助。在駐村扶貧期間,市婦保院爭取資金15萬元,在石堰河村建起標準化衛生室,并同每一家貧困戶簽訂了“簽約醫生”責任書,為每戶安排了專門的簽約醫生服務,解決了貧困戶看病難的問題,還積極同商南縣醫院聯系,實行貧困戶住院可享受“先住院,后交費”的政策,出院后貧困戶僅僅負擔個人承擔的小部分費用。石堰河村部附近的朱金峰妻子因患子宮腫瘤花費了10多萬元,個人根本承擔不起,后來經合療報銷,個人僅承擔3萬多元的自付費用。(王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