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郝俊龍
今年以來,市教育局黨委緊緊圍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辦好人民滿意教育”這一主題,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基礎,不斷拓展黨員服務群眾、服務社區、服務社會渠道,利用教育系統行業優勢開展了一系列惠民、幫民、利民活動,促進在職黨員在社區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為推進社區黨建與文明和諧作出了積極貢獻。
堅持“三帶”進社區。一是帶著任務進社區,在與四皓社區結對共建中,充分發揮教育系統理論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開展“五送五助”活動,即黨辦送黨的最新政策到社區,人事科、計劃資金科送致富信息到社區,職教科送農業科技到社區,基教科送文化活動到社區、安穩科送治安穩定到社區,幫助社區黨組織一班人開闊思路、制定發展規劃、爭取引進發展項目、培養經濟帶頭人、創建平安社區。二是帶著責任進社區,以規范社區黨組織建設為切入點,把“解民憂民難、共造優美環境、共育四有新人”作為自己的責任,幫助社區基層黨組織明確思路,增強發展力;幫助社區企業黨組織促進規范,增強聚合力;幫助社區學校黨組織構建和諧,增強鮮活力。三是帶著感情進社區,廣大干部真心實意地與社區群眾結對子,拉近彼此的距離,增進魚水情。通過組織報告會,增強群眾致富信息;開展慰問,解決燃眉之急;送教育資助政策,圓大學夢;開展“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關愛幫助經濟困難家庭、重大變故家庭、留守兒童家庭、隨遷子女家庭、殘疾學生家庭。
堅持“三抓”促服務。一是抓組織建設提高工作戰斗力,按照“有人管、有陣地、有經費、有載體、有活動、有氛圍”的“六有”標準,協助社區基層黨組織和學校建設標準化的黨員活動室,邀請社區基層黨組織和學校的領導觀摩學習市直教育系統黨建工作,理順黨建體制,指導開展機關黨建“三化”建設,把黨員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推動中心工作開展。二是抓思想引導提升群眾參與度,教育系統進社區開展幫扶的黨員干部始終堅持“扶貧與扶志,幫助與激勵”相結合,通過講黨課、發放學習資料等多種學習形式,著力提升村民的整體素質,變被動式幫扶為主動式幫扶,實現從“被動等富”向“主動求富”轉變。利用社區活動場地,發放宣傳畫,組織社區居民開展“遵守道德規范,爭當文明市民”“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和“反邪教警示教育”宣傳活動,開展“五好家庭”創建,形成鄰里和睦、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人際關系。三是抓教育管理提升群眾滿意度,教育涉及千家萬戶,以學生為突破口進入家庭,達到教育系統黨員與群眾的深度融合。機關黨員干部進社區學校,服務學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提升教育管理和學校服務水平。指導社區學校黨員進班級為教師服務,開展“送教下鄉”活動,掌握一線教師工作現狀,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開展幫扶和名師講堂等活動,引領教師提升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水平,通過提質增效實現提能減負。指導社區學校教師進學生家庭為學生服務,重點圍繞“六項任務”開展“走進家庭、攜手育人”大家訪活動,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樹立了教師系統良好形象。
堅持“三化”添動力。一是強化督查給壓力,建立在職黨員進社區開展志愿服務登記表,落實進社區服務承諾,組織開展明查暗訪,督促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落實,對落實不力的有關人員給予通報批評,將落實在職黨員進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成效作為優秀黨員、優秀公務員評選的重要條件。同時,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成效,建立了社區負責人工作情況簽字制度,實現幫得上去,扶得長遠,幫得實在。二是強化聯動給活力,市教育局黨委下轄的15個黨支部都能以進社區活動為依托,圍繞“送溫暖,獻愛心”主題,以社區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貧困群眾等為重點服務對象,積極與社區黨組織聯系,開展家政服務、親情陪伴、文化體育等方面的志愿服務,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高度贊揚和好評。三是強化落實給動力,堅持分階段推進,對每個階段活動效果提出了明確要求,對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實行“民主評議”制度,把聯系服務對象的生產生活變化數據作為考核的主要指標,滿不滿意由群眾說了算,對滿意度較高、表現特別突出的個人進行獎勵,激發了黨員干部的工作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