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訊 (特約記者 孫傳卿 通訊員 黃 蜜)商南縣委統戰部結合團坪社區實際,采取基礎扶貧、技術扶貧、產業扶貧、社會扶貧“四大扶貧模式”,按照“基礎設施有人管,脫貧技能有人授,產業發展有資金,兜底政策有保障”的“四有”標準,深入開展結對幫扶,實現了從“要扶誰”向“怎么扶,誰來扶”的轉段跨越。
基礎扶貧壯筋骨。縣委統戰部協調縣交通局投資180多萬元,修復原油坪溝村水毀道路12.4公里。目前,已完成砌擋墻壩2000多立方米,恢復水毀路基3.4公里,新鋪水泥路面1.5公里。整個工程6月底結束后,可徹底改變團坪社區油坪溝610戶1387人的行路難問題。針對前山片區75戶300余名群眾吃水難問題,統戰部又協調資金15萬元,啟動實施自來水工程。
技術扶貧提素質。為提高廣大農戶的科學種植水平,縣委統戰部聯系縣就業局舉辦了一次為期一周的天麻種植技術專題培訓班,并為村上25名貧困戶申請提供了200萬元的產業貼息貸款,使貧困戶由“看客”向“創客”轉變,增強了“造血”功能。
產業扶貧作支撐。引導農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做大產業扶貧“蛋糕”。成立了興源天麻栽培專業合作社和鴻瑞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指導建成了天麻、食用菌技術培訓基地和天麻種植產業園,共栽培天麻50萬窩,種植袋料食用菌10萬袋。
社會扶貧增信心。積極與縣紅十字會、殘聯、慈善協會等單位對接,向社會公開貧困戶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和幫扶需求,鼓勵有愛心、愿奉獻、樂扶貧的社會力量投身扶貧戰場。當了解到團坪社區三組貧困戶張虎一人帶著6歲的腦癱兒,生活過得非常艱難的情況后,統戰部積極與縣、鎮民政部門聯系,將其兒子張璽瑞安置在清油河鎮吉福敬老院,用社會兜底的辦法減輕家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