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縣轄14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148個行政村1007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居委會39個居民小組,總人口3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3萬人,占總人口的83%,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國家級貧困縣。截至今年8月底,全縣保障農村低保對象3978戶10296人、城市低保2512戶5463人,分別占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4%、11%;五保對象4105人,其中集中供養986人,集中供養率達24%;城鄉醫療救助2035人;臨時救助1103人。
近兩年來,該縣社會救助工作以“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宗旨,堅持“政府領導、民政主管、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管理機制,以城鄉困難群眾為主要救助對象,認真落實各項救助政策,特別是去年7月,有關媒體在網絡上報道該縣廟溝鎮落實農村低保政策不到位,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給該縣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事件發生后,全縣上下痛定思痛,變壓力為動力,對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深刻分析原因,認真查找根源,確定了“宣傳——政策清、規范——程序明、嚴格——對象準、參與——群眾認、留檔——媒體信、正確——黨放心”的工作目標,從完善制度、建立機制、規范操作、落實責任四個方面入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社會救助工作進行全面徹底的整治,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強化工作措施,全面整治農村低保。去年7月份后,利用了近半年的時間,采取加強領導、健全制度、夯實責任、問題銷號、典型帶動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對農村低保進行了專項整治,徹底扭轉了農村低保管理粗放的工作局面,實現了規范化管理。全縣共查處涉及違規資金335萬元;取消干部家屬、富裕戶享受低保153戶615人;清理“人情保”“關系保”171戶702人;清理死亡人員41人;立案查處低保違規案件38起,涉案人員98人,其中科級干部7人。
做好制度銜接,提升醫療救助效率。從今年1月份起,城鄉醫療救助嚴格按照全市統一規定的對象、標準落實到位,同時加強了與新農合、居民醫療保險、商業保險公司的政策銜接以及醫療救助資金的“一站式”結算服務,大大提高了大病救助的時效性和可及性,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全年醫療救助共計15028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1136萬元。
制定出臺政策,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年初,為了更好地解決群眾救急難問題,對臨時救助工作再次做了專題研究,制定出臺了《鎮安縣民政局關于統一全縣臨時救助標準的補充通知》,將救助對象分為7個類別,根據每個類別的困難程度,確定了7個救助標準,即:家庭成員中有危重疾病住院治療,享受各種救助后,個人負擔醫療費數額在3萬元以上,家庭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一次性給予2000元救助;家庭成員中有遭遇車禍、溺水、礦難等人身意外傷害,在領取各種賠償、保險、救助補助資金后,個人負擔仍然較重,或者暫時無法找到具體責任人,導致受害者家庭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一次性給予3000元至5000元救助;因發生火災等突發性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財產重大損失,導致家庭基本生活暫時難以維持的,一次性給予3000元至5000元救助;城鄉低保對象、重點優撫對象及低保邊緣戶家庭,子女接受非義務教育期間,家庭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一次性給予1000元至3000元救助;其他突發性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別困難的家庭,經其他救助措施幫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難以維持的,一次性給予1000元救助;流浪、乞討生活無著落人員,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一次性給予300元至500元救助,用于安排臨時食宿、協助返回等基本費用;縣政府做出處理決定的,按決定意見辦理。根據急難嚴重程度,制定了“一般程序”和“緊急程序”兩種救助程序。通過進一步完善制度,使臨時救助工作更具操作性,確保做到了有的施救、分類施救、急難快救。全年,臨時救助3505人次,發放資金724.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