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社會救助規范化創建工作紀實
丹鳳縣轄11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132個行政村、23個社區,總人口31.15萬人。近年來,丹鳳縣社會救助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市社會救助規范化鎮村創建活動,始終堅持“保基本、兜底線、可持續”的原則,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各項工作亮點紛呈。
一是規范工作程序,實施陽光救助。縣政府十分重視這項民心工程的開展,圍繞社會救助規范化鎮村創建活動,從加強政策宣傳、規范辦事流程、實現精準救助、落實應保盡保等方面入手,多次召開專題會、推進會,全面安排部署,印發了《實施方案》,制定了《創建標準》與《評分細則》,依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和中省市縣有關最低生活保障文件政策規定,全面系統地規范了社會救助申請、審核、審批程序,公開辦事流程,做到救助對象準確、資金運行安全,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廉潔高效。
二是夯實兩個主體責任,厘清工作職責。在落實社會救助政策中,丹鳳縣始終把落實鎮辦政府申請受理、審核主體責任和縣民政局審批主體責任作為工作核心,從源頭上確保了社會救助制度公開、公平、公正和全面規范實施。社會救助申請由過去的村(社區)受理一律調整為鎮辦直接受理,并要求鎮辦干部100%入戶調查,實行“誰辦理、誰負責,誰調查、誰簽字”,做到職責量化到人、責任落實到人。縣民政局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民政系統干部,成立抽查復核工作組,對鎮辦審核上報的結果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入戶抽查,并對單獨登記備案的和有疑問、有舉報的以及其他需要重點調查的全部入戶核查,抽查結果書面反饋給鎮辦進行逐項糾錯整改,確保審批結果準確。同時,明確了村(社區)在審核審批過程中配合協助職責,對不如實提供申請家庭經濟、財產狀況證明的村(社區)干部,按協同騙保依紀依規追究相應責任。
三是建立五線督查機制,確保民生政策落實。以社會救助政策公平、公正落實為目標,探索建立了鎮辦季度調查審核機制、縣民政局季度抽查復核機制、民政局紀檢組監督檢查機制、紀檢監察部門案件查辦機制和媒體與社會監督等為主要內容的“五條線”常態化監督檢查長效機制。不斷健全舉報受理、監督檢查制度,暢通信訪渠道,通過民政信箱、群眾舉報、網絡平臺以及社會輿論等多種形式進行全方位監督,嚴格對不作為、亂作為、程序不規范、落實政策不嚴等行為實行責任追究,有效遏制了“關系保”“人情保”、暗箱操作、不按規定程序隨意辦理低保等現象發生,以強有力督查維護了社會救助政策的嚴肅性,使有限的資金切實用在急需幫助的困難人群身上。
四是健全三項制度保障,確保各項救助有序開展。丹鳳縣建立健全了社會救助工作考評、追究、激勵“三項制度”,延伸檢查工作向規劃化邁進。將社會救助納入各級績效考核體系,年初縣政府與各鎮辦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制定了考評辦法,科學設定績效目標;明確了責任追究范圍、內容、方式;把社會救助工作績效考核和監督檢查結果與分配救助補助資金、評先評優掛鉤,做到了“日常考核嚴、工作督查嚴、問責處理嚴,服務群眾實、工作作風實、基層基礎實”的目標。加大了對全縣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敬老院管理等工作的監管力度,進一步提升了社會救助工作規范化水平,真正實現了“應保盡保、按標施保,精準救助、規范管理”,全面提升了救助精準率和群眾滿意度。全縣擁有農村敬老院10所,床位數992張,入住899人(失能、半失能五保對象88人),其中:三星級1所,二星級3所,一星級6所。2015年已發放社會救助資金7160.22萬元,在冊農村低保對象6120戶15994人,城市低保對象1978戶3901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2082人,住院醫療救助5889人(次),門診醫療救助2080人(次),臨時救助1116人(次)。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幫助因病、因災等導致突發性、臨時性陷入困境的困難家庭渡過難關,編密織牢了“兜底”社會安全網,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