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肖青坪 記者 楊 鑫 賈書章)7月20日,在柞水縣豐北河鎮土橋村五味子種植基地,即將成熟的五味子一串串掛在藤蔓上,長相喜人。據悉,近年來,柞水縣委、縣政府為確保五味子這一特色產品成為農民長期增收的項目,組織質量技術監督、林業等相關部門,結合實施”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積極對野生五味子進行優生改造和人工撫育,開展標準化種植管理,并采取措施嚴禁群眾”割蔓””采青”,實行保護性采收,使柞水五味子產量和品質不斷提升。
柞水五味子屬木蘭科華中種,俗稱南五味子,別稱”錢串子”。素有”秦巴藥苑”之稱的柞水縣,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季風性氣候地帶,四季分明,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獨特的地理優越性為南五味子提供了最佳生長環境,使柞水南五味子色紅、粒大、肉厚、油性大、光澤好,尤其五味子脂甲、五味子甲素、安五脂素等有效成分均高出國家藥典2至3倍,具有獨特的地域地理特征和較好的藥用價值,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上享有極高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