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案例“敲警鐘”。在改版的紀監網開辟了“廉政微電影”專欄,定期播放廉政教育微電影,讓微電影把廉政清風和貪腐警示傳進千家萬戶,以廉潔者的事例教育人們,用貪腐者的懺悔警示干部。同時,區紀委對全國、省內和本地區近年來查處的基層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編匯成《落實黨委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不是一句空話》,印發到各部門單位、各鎮辦和村(社區),經常組織干部學習,用身邊人身邊事警示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做到廉政警鐘常敲,在全區營造了“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社會風尚。
廉政文化“育清風”。以廉政文化“六進”為載體,在全區開展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示范點創建活動,注意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貼心啟發,真情感化的方式,做到在機關 “樓前有廉語、樓道有廉畫、室內有廉書、電腦有廉屏”,在公共休閑場所墻面上有廉政漫畫、宣傳欄內有廉潔典型、燈箱上有格言警句,使廣大干部和群眾在工作、休閑中低頭抬頭就能感受到徐徐吹來的廉風正氣,心中不經意間種下了廉潔的種子。
廉政基地“純黨性”。依托警示教育基地這一平臺,定期組織全區各級各單位深入商州監獄開展警示教育活動,了解服刑犯人失去自由的“五固定”(學習、飲食、住宿、勞務、出工點名)限制等,使每一位黨員領導干部真切看到了監獄高墻與現實的反差。服刑犯人現身說法,讓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受到巨大的震撼。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警示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在今后工作中要嚴格遵紀守法,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時時處處牢記職責,決不觸碰法律底線。截至目前,已組織5個鎮辦、9個部門,1300余名干部接受了警示教育。
正人先正己,著力解決“燈下黑”
打鐵還需自身硬。區紀委、監察局積極推進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三轉”落實。
轉職能突出監督主業。調整紀檢監察機關內設職能機構,撤并成立黨風政風監督室、執法效能監督室,新增紀檢監察二室和三室,一線辦案人員增加125%。清理議事協調機構,退出或調整由區紀委牽頭、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226個,保留8個,推進紀檢監察機關權力瘦身,聚焦主責主業。加強派駐機構管理,明確要求各派駐機構對派出機關負責,區直38個紀檢組長一律不分管部門業務工作,18個鎮辦紀委書記不再分管其他工作,集中精力搞好黨風廉政建設,為推進全區黨風廉政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轉方式科學履行職責。立足“檢查的再檢查、監督的再監督”,把工作的重點放在發現案源線索、開展專案檢查和責任追究上,從全程監督向事后問責轉變,不再參與招投標、招考招聘等相關活動,明確責任追究案件由職能部門先行調查提出處理意見,去年以來根據各職能部門調查意見,先后追究森林火災事故責任28人,城鄉低保工作責任5人,陜南移民搬遷工作責任20人,信訪維穩工作責任45人,土地管理工作責任2人,進一步理順了責任主體,提高了工作效率。創新查辦案件工作方式,由“挖深查透”向“快查快移”轉變,由“求大求全”向“抓早抓小”轉變,取得顯著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
轉作風提升能力素質。堅持以上率下,區紀委加強委局機關管理,制定完善機關改進文風等八項制度,堅持上下班簽到、去向公示制度。創新八大載體統籌推進紀檢監察組織黨的群眾路線和“建五強隊伍鑄反腐鐵軍”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結合“三嚴三實”教育活動,開展“五查五解決五樹立五爭當活動”,以查找紀檢監察干部紀律規矩意識牢不牢、業務本領高不高、工作作風實不實、廉潔自律嚴不嚴、擔當精神強不強為重點,突出解決不顧大局、不守紀律、不懂規矩,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強,履職監督不作為、慢作為和不敢擔當,精神作風不在狀態等問題。開展封閉式綜合素質培訓活動,定期選派機關、鎮辦和區直紀檢組工作人員到上級紀委和區紀委監察局機關跟班學習,全力提升紀檢監察干部思想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能力,推動紀檢監察工作爭先進、創一流,切實做到打鐵先要自身硬,帶動全區紀檢監察干部作風明顯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