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商洛市城市管理局局長楊安民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記者 汪 锳)隨著我市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工作的開展,市政部門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堅持循環理念,通過采用節能燈、天然氣清潔能源改造工程,城市綠化和雨污分流工程,強化城市運行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為助推幸福商洛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路燈建設是城市建設的一個窗口。隨著中心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城管部門是如何加強和改進道路路燈管理,既亮化、美化了城市道路,又達到了更節能低碳環保的效果?
楊安民:近年來,我市市政路燈建設緊緊圍繞“綠色照明”的主題,按照低碳環保的要求,積極采購使用光效較高、耗電量少,壽命較長的節能型燈具,并采用節能型光源,開關和控制方式都達到了先進水平,實現了路燈亮化、節能的最優設計。中心城區原有路燈7000余盞,主要分布在67條大街小巷,年用電量近400萬度,電費300多萬元。近年來,市政府非常重視節能降耗工作。2013年4月,陳俊市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決定投資300萬元,分三年對城區原有大功率鈉燈進行節能改造。目前,已改造節能燈1568盞,全部采用節能LED光源。同時根據季節變化和實際需求,安裝了34臺遠程智能定時開關控制器,最大限度地節能降耗。2015年將剩余的路燈全部進行節能改造。經測算,現在中心城區路燈年用電量299萬度,電費234萬元,分別比改造前下降35%和30%。
記者:加大污水處理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才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區域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目前,我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管理情況是怎樣的?
楊安民:一是污水處理廠運營正常。目前中心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89.25%,超省考指標2.25個百分點。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為日處理污水6萬m3,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運營,處理規模3萬m3/日,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B排放標準。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排放處理均達到國家標準。6個縣污水處理廠都在2012年建成并投入了運營,目前處理率達到71.03%,超省考指標6.03個百分點。二是實施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率。近年來,中心市區完成了20多條街路共54.15公里的雨、污水管網分流,基本形成了體系完備、七縱五橫的排水系統,亂排亂放現象有效改觀,污水收集率達到90%以上。三是加大污水直排丹江的治理。主要是對直排丹江河道的市運輸公司、國際會議中心等5處污水口進行了治理,對柳家溝、黃沙河沿線共40多個排污口進行了綜合治理,確保了污水不流入河道,提高了收集率,改善了丹江河的水源水質。
記者: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廢棄物處理是循環型服務業體系的一大重點,近年來,我市在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方面,是如何推進的?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
楊安民:配套了較為完備的垃圾治理設施體系。目前市區兩級承擔448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生活垃圾的統一收集處理任務,共有清掃保潔轉運人員1526人,負責市區160條街巷137萬多平方米的清掃保潔任務,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共建成垃圾轉運站7個,配備各類垃圾清運車輛41臺,設置公共垃圾箱74個,建設公廁53座;生活垃圾處理場、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建筑垃圾處理場也相繼建成投運。2014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6.45%,超過省考指標0.45個百分點。6縣都建成垃圾處理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6.1%,超省考指標3.1個百分點。完善規范了垃圾管理體系。市上出臺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醫療廢物及城鎮公廁4個管理辦法,把各項垃圾及公廁納入了規范化管理軌道。工作中,我們堅持從源頭著眼,以實現不出店、不出院、不出場(廠)、不亂拋亂灑為目標,按照“早晨集中掃、全天輪流保”以及“五凈”“五無”的標準,實行一日三掃三清保潔、密閉運輸、集中無害化處理,確保了垃圾的及時收集、日產日清。強化了建筑垃圾、醫療廢物監管。對建筑垃圾,重點是加強源頭監管,突出建筑工地、渣土、揚塵、運輸車輛治理。目前,中心城市40余個建筑工地監管率、《市容環境衛生責任書》簽訂率均達100%,出入口硬化率、沖洗設施設置率均達90%以上,建筑渣土運輸基本實現了專車專線、密閉覆蓋、定點傾倒。醫療廢物管理上,目前市縣大的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已實現專車收集運輸、集中無害化處理,下一步將逐步延伸到其他重點單位和小型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