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積極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綜述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劉高峰 周文治)丹水鳳山是勝游。這是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為故鄉丹鳳縣設計的形象宣傳表述口號。因為天生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而久負盛名的丹鳳縣,由此更加聞名遐邇。
圍繞打造山水生態園林旅游城市為目標,歷屆丹鳳縣委、縣政府把城市建設的接力棒一程一程傳遞著。昔日的古寨山城也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天天呈現出俊秀模樣。
如何破解城市建設工作的重建輕管的難題?丹鳳縣的決策者們將城管工作放在加快城市化進程,建設商丹一體化的商洛中心城市的東部次核心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機制體制破冰和重樹城管新形象,積極進行探索和實踐,走出了一條富有地方特色的城管工作新路子。
推動體制機制創新:讓精細常態管理模式與美麗丹鳳一路同行
1月11日,城管局在縣城商邑大道東口出動60多人,動用機械強制拆除兩戶違法建筑;1月12日,城管局在組織市容綜合整治……這是丹鳳城管局長王立新的工作日志內容。
像這樣繁碎的事務性工作,幾乎整日里都充斥著他的頭腦。而始終處于群眾期望值過高和不積極配合的兩難夾縫中的城管工作,如何走出困境?一直是他這個首任城管局長思考的問題。
2013年5月9日,丹鳳縣城市管理局在商洛七縣區率先掛牌成立。作為承擔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城市管理執法、市政設施管理三大職能的一個新的縣政府工作部門。這個有500多名職工的隊伍一開始就確定一個角色定位:城市管家、市民仆人。
丹鳳縣城建設規劃總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規劃區街道形成了4縱30橫,主城區保潔面積68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到28萬平方米。這便是城管工作的責任田。
由于利益刺激而固有的亂占亂建和亂擺攤點是城管工作的頑疾,而貓捉老鼠式的工作方式使城管工作苦不堪言。面對責任,丹鳳城管人勇挑重擔,面對挑戰,勇往直前。“我給我們城管人定位是城市管家、市民仆人,是管家就要管好城市,是仆人就要服務市民,規范、精細、常態是我們工作的永恒追求。”這是縣城管局王立新局長樸實而富有內涵的話語。
推行精細常態化管理模式,使丹鳳城管工作游刃有余。縣城管部門積極順應縣上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省級生態園林縣城、國家級衛生縣城等決策部署,甘為主力軍,敢于打頭陣,突出力克市容環境衛生、違法違章建筑等兩塊“硬骨頭”,按照“嚴格管理、規范運行、精細操作、形成常態”的工作思路,加強環境衛生日常管理和市政設施管護,使工作機制創新和執法力度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為了讓精細化常態管理工作模式落地生根,城管局先后出臺了《環衛工作管理辦法》《城管監察管理辦法》等剛性管理辦法,進一步量化考核,落實工作責任。把縣城保潔區劃片分段到班組,將城區劃分東南西北中五個環衛中隊,嚴格實行“定路段、定班組、定人員、定標準、定獎罰”的清掃、保潔“五定”管理責任制。制定了無亂占亂建、無亂堆亂拋、無占道經營、無亂搭亂掛、無亂停亂放、無亂噴亂貼、無設施破損,街面路面凈、行道磚縫凈、大樹坑穴凈、垃圾箱周凈、市政環衛設施凈、綠化園林水溝凈、樹桿燈桿電桿凈、臨街墻面店面凈的“七無、八凈”清掃保潔標準,使縣城的保潔率達到100%。
對于城區每天產生的80噸生活垃圾,做到即產即運即處。制定了嚴禁違章駕駛、嚴禁事故發生、嚴禁亂停亂放、嚴禁臟車運行、嚴禁箱滿拖時、嚴禁顧此失彼、嚴禁虛箱浪費、嚴禁占道隱患、嚴禁按部就班、嚴禁各行其事等“十條禁令”,保證了清掃、收集、清運、處理的有效銜接。同時,把管理觸角延伸到國道沿線6個鎮,做到“村鎮清掃、合理布箱、專人巡管、城管清運、隨滿隨運、機制長效”。目前,日均清運垃圾120噸,處理率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