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商洛供電公司助力黑龍口豆腐產業發展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王世華 趙少斌)黑龍口鎮地處秦嶺南麓,是商洛市商州區的西大門。在古代,這里地連秦楚,物兼南北,是北通秦晉,南及吳越600余里商淤古道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遠古騾馬幫隊穿越秦嶺古驛道所存留的點滴印痕至今仍可尋覓。在黑龍口鎮,家家戶戶門前晾曬的豆腐干隨處可見,在國網商洛供電公司充沛的電力扶助下,傳承百年的老字號豆腐系列產品已使秦嶺古驛道彌漫出沁人心脾的豆腐清香。
充沛的電力讓豆腐產業插上騰飛翅膀
2014年12月16日我們慕名驅車來到黑龍口鎮,分別走訪了黑龍口鎮豆制品加工協會理事余惠民與個體專業加工大戶楊冬峰、王漢文。在黑龍口鎮秦嶺鋪村,黑龍口豆制品加工協會理事余惠民介紹說,在黑龍口,自古以來就流傳著:“寧可一月不吃肉,不可一日無豆腐”“要想人長壽,就得多吃豆”的農家諺語。這里生產的豆腐制品由于這里獨特的高山好水質,白嫩細膩,味甘如飴。豆腐干色澤亮麗,口味純正。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充沛的電力保障使這里的豆腐系列制品已逐漸走上產業化道路,為當地經濟增添了新活力,也成為地方群眾致富的一個主導品牌產業。”
由于秦嶺大山海拔高,溫差大,適合大豆生長,出產的黃豆粒大、顆圓、飽滿,生長周期長,磨出的豆漿營養價值高。再則,黑龍口水質特別好,是高山滲出的天然礦泉水。后來為了走向產業化發展道路,群眾便自發地成立起黑龍口豆制品加工協會,走協會加農戶的模式。生產的豆腐干品質好,屬綠色無公害食品,晾曬后便于運輸、儲藏,人們喜愛,便口口相傳,名聲遠揚山外,早已擺上了省內外各大超市及批發市場,現在主要遠銷西安、渭南等地。
余惠民介紹說:“黑龍口鎮46個行政村,132個村民小組,基本上每個村子都在做豆腐,僅秦嶺鋪村390戶,就有40多個具有規模的豆腐加工作坊,年產值上億元。充沛的電力扶持,使得黑龍口的豆腐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吸納了群眾就業,帶動了大家發家致富。”
兩個80后做豆腐年產值達4000萬
今年32歲的楊冬峰兩年前和同歲的朋友郭峰經詳細考察,看到黑龍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越環境,依托當地地域優勢,發展豆腐產業經濟,帶動地方群眾脫貧致富。他們接手了黑龍口鎮原來的豆腐加工廠,成立了鑫豐匯豆制品加工廠。
“接手前的這個廠子1999年建成,屬黑龍口鎮集體所有,因管理跟不上,產品質量把關不嚴,銷路不好,再一個就是電力設施陳舊老化,嚴重阻滯了企業的發展。2012年,廠子頻臨倒閉。”
時年僅30歲的楊冬峰與郭峰籌款100多萬元接手了廠子。當時廠子工人走的只剩下兩個熟手工人。他們外出考察市場,內部更新陳舊設備,并加強日常工作管理。供電所又及時積極前來幫忙將廠子進戶電線換粗換新。黑龍口鎮供電所所長郭中華介紹說,農網改造增加了楊冬峰所在臺區變壓器容量,該村2009年農網升級改造,變壓器由50千伏安增容到100千伏安,后又新加布點一個,布點增容100千伏安變壓器一臺。容量由最初的50千伏安增到200千伏安。
有了充足的電力保障,兩年時間,楊冬峰和生意伙伴已使得企業慢慢擺脫困境,迅速擴張,成為了年產值4500多萬元的現代化豆制品加工企業。
如今,楊冬峰的豆腐加工廠功率增加近30多千瓦,日均生產黃豆量能達到5噸,已開發出豆腐新系列產品14種,遠銷西安、渭南等地,銷路一年比一年好,不愁賣。
楊冬峰又給我們說道:“現在,農網改造后,電線好了,電壓平穩。供電所又給我增加了電容。電能充足,供電所隨叫隨到,服務又這么好,憑我們現在的產銷兩旺勢頭,5年內達到產值上億是沒有問題的。楊冬峰介紹說,他們已經和省供銷社簽訂合作協議,省供銷社將為廠子投資300多萬元,占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下一步,他們要把廠子隔壁村上空閑的3畝地承租,加大規模,擴大經營,申請架裝專用變壓器,將建成日生產15噸黃豆的流水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