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一模一樣的紫檀家具,有“挖補”的與無“挖補”的價格可能相差十幾萬元,但這是商家長期以來,對消費者避而不談的秘密。在著名紅木企業名佳紅木“伯樂匯”上,消費者和商家一起給這樣的“潛規則”拉起了“清單”。這些“貓膩兒”將在店堂公示,將知情權還給消費者,消費者在購物時將一目了然。
在名佳紅木紫檀會館的店堂警示牌上寫到:避免花冤枉錢,認清挖補,購買紫檀家具請用手電筒觀測。“紫檀原料直徑不過十多厘米,并且十檀九空,在制作家具時,很難出現整料,大多會實用“挖補”技術,由小料填塞黏結成整料。”名佳紅木總經理朱鄧峰說,其實“挖補”是節省木料的辦法,本身沒錯,但有商家不會主動告知消費者,往往按沒有“挖補”的家具來賣。
在現場,眾多消費者將榫卯偷工、白邊超國家標準、越南黃花梨冒充海南黃花梨等列出,名佳紅木總經理朱鄧峰表示,將把消費者的這些經歷一一記錄在案,并且將在店堂內公示出來,用來提醒消費者注意。(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