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金馬甲這種基于“現貨交易”的在線交易、“保真消費”的交易機制和“高效流轉”的交易平臺的經營模式和理念,正被處在清理整頓下四處尋找出路的各地文交所模仿,一種新的“實物實權”藝術品交易模式在國內文交所應運而生。
6月5日,南方文交所以“實物實權”模式發售了嶺南畫家“趙少昂原創107幅中國畫作品”作為其“保真保值”平臺的首發產品。按照發售規則,每一件作品發售價格為8.8萬元,購買必須以件為單位,一件為一份,購買107幅產品總價為941.6萬元。投資者購買后,可實物提權,也可以選擇存放在文交所,并在其網站上掛牌交易。
南方文交所總經理張志兵介紹,與此前的藝術品份額化交易不同,現在的產品具有“保真保值”,而且是非虛擬交易,把交易的實物實權交給投資者。同時,通過提供擔保、回購等措施,保證投資者的利益免遭損失。
中國文化產權交易所籌備組負責人彭中天表示,此前進行的藝術品份額化交易都是虛擬的,沒有相應的實物對應,是將某一件藝術品拆分成多份出售份額卻不可能把該藝術品真正切割分份交給投資者,而現在的物權交易模式可以把交易貨物交給本人,是文交所交易模式的創新嘗試。
不過,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孟勤國則表示,“物權交易”是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偷換概念做法。他認為,進行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投資者不會特別在意畫作或者藝術品本身到底藝術價值有多高,對他們而言就是購買一幅或者一批作品,并且將其留在市場上繼續升值獲利。“如果份額化交易的藝術品真正存在交割行為,該件產品就不可能再進行連續交易,而是收入投資者本人手中,但目前這些所謂的物權交易份額化產品幾乎都是將投資者認購的產品繼續放在文交所這個平臺上進行連續交易,這樣就無法實現所有權的交割,投資者仍然得到的是自己所持有的那份份額而不是真正的藝術品,標的物炒作之后仍然留在“攤販”手中。”孟勤國直言,只要進行了連續交易,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產品就仍然屬于非法證券交易行為。
金馬甲總裁樊東平表示,藝術品和金馬甲推出的高端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藝術品具有個性化,其價格的制定中“人”的因素很強,容易滋生投機。而高端商品是標準化的東西,其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除了投資外,更注重的是消費、饋贈和收藏。因此,金馬甲高端商品的現貨交易模式與文交所的“實物實權”藝術品交易模式具有本質的不同。
未來還沒最終定論
邁向大文化產權交易成共識
在傳出鄭州文交所董事長王迪攜款2億元出逃的消息后,近日因天津卓遠天澤非法集資案而露出水面的哈爾濱文交所,其身份也遭質疑。業內人士表示,文交所本身的“亂”和“濫”確已到了危及新興行業如何健康發展的地步。若要發展強大,并發揮其對經濟建設的積極作用,外界的監管固然重要,行業的自我反省也不可缺失。
在面對號稱“文交所生死存亡”的“6·30整頓”倒計時前,于去年在全國各地興起的文交所表現出了迥異態度:天津文交所仍在堅守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深圳文交所率先在全國推出善后退款方案,并開始“轉型”,重點打造國家文化產權交易及投融資總和服務專業平臺;湖南文交所、南方文交所等轉而推行藝術品“實物交易”。
據記者了解,目前對于文交所以及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的未來發展方向,相關部門并沒有最終定論,但包括深圳、上海設立文交所在內的試點單位、在各省市保留一家地方文交所的方案已經得到了部分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