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幸的是,當藝術品經銷商開始理解藝術品投資的理念時,中國的國情卻不堪入目,通貨膨脹率和民間資金使用成本高居不下,再加上拍賣行藝術品換手交易費高達15%,關稅等稅收高達23%。如果再加上飛漲的房租,高企的人員工資和展覽費用!無論從數字上計算還是從經濟學的模型上推演,即使一件藝術品價格翻數倍也是虧損,甚至翻2-3倍也見不到利潤(因為很多成本項是按比例協同增長的)。如果你想獲得利潤,你就要采用非常手段將多個成本項隱藏掉,這意味著做著正經生意的你被迫走向了法律的邊界。這種尷尬的局面當然不是外資畫廊能適應的。
這就是我一直說的,在中國每一個賺錢的企業和個人都被迫成為灰色,只有罪犯才能獲利。
北京的畫廊協會和上海的畫廊聯盟
我們常聽到的福建和浙江的商人有聯盟的習慣,而其他地區企業間聯盟在中國向來缺少傳統,特別是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都市。畫廊集中的城市恰恰是北京和上海,所以一直以來,中國的畫廊之間大多沒什么往來,各干各的,即使在同一個藝術區,相互間的了解也只是來自坊間傳聞。與畫廊業不同的是,中國的拍賣行倒是靠的很近,起碼保利、匡時、嘉德等幾家走的很近,互有競爭卻也各有特色,當然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原因,他們之間還時不時的相互抬轎子相互吹捧吆喝,共同制造市場繁榮的虛幻景象和七彩繽紛的價格泡沫。
或許是藝術品一級市場太冷,導致畫廊業抱團取暖的欲望變強,2011年9月,北京成立了“北京畫廊協會”,這是北京市民政部門批準成立的市級協會。據稱北京畫廊協會的成立為同業送來的第一份見面禮,就是成功呼吁政府將藝術品稅收的關稅從原來的12%調至6%(2012年試行一年)。所以北京畫廊協會是有意義的,它讓整個行業獲得了實際利益。行業協會的職責就是要將行業中的企業進行抱團聯合,形成一股力量,為行業的共同利益和發展空間向社會各界呼吁。同時在中國特殊的政治及國情下,也能發揮集體人脈,創建溝通途徑,讓政策制定者能了解畫廊業面臨的困難和實際需求。從目前看,北京畫廊協會成立以來的一系列舉措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比如“畫廊周”、“畫廊經理人培訓”等等。
而上海拼湊出的“畫廊聯盟”實在是拿不上臺面,典型的上海泡飯,菜葉都舍不得放一根。不過是一個藝術區將將園區內七家畫廊租戶約好同一天舉辦一個畫展開幕式,就結束了,事后都難得回憶一次,太沒勁了!
結語:最壞的年代和最好的年代
從各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歷史看,在藝術品市場逐漸形成時,都是二級市場先開始火爆。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畫廊業度過了初級階段,培養了專業人才和積累了客戶資源。于是市場份額發生顯著變化,一二級市場的比例會改善至1:1,甚至二級市場占40%左右才更為合理。這一過程和特征在新興經濟體和金磚國家都很相似。所以在2011年中國藝術品交易量榮登世界第一,2012年中國內地拍賣業績腰斬之時……我渴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對于畫廊業而言!
在這種情況下,我呼吁畫廊從業者要借助畫廊協會、業界同仁共同提升執業水準和服務質量。高品質在健康的市場環境下意味著高知名度和高回報,而畫廊經營者的執業素養是決定畫廊品質的先決條件。
或許經營一間畫廊的門檻很低,和很多行業一樣,把一件簡單的事情持續的堅持下去就變得很不簡單。對一個能堅持5年乃至10年的畫廊,我們要向他們致敬!(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