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將至,各商場、超市也瞅準時機展開了促銷戰,可是市場上銷售的商品會不會有以次充好的呢?近日,西安市質監局對珠寶玉石產品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近四成寶玉石命名不合格,涉嫌以次充好誤導消費者。
本次珠寶玉石飾品的樣品在西安市寶玉石飾品生產和銷售企業中抽取,共抽樣125個批次,經檢驗合格76個批次,實物質量合格率僅為60.8%,抽樣涉及西安市寶玉石飾品生產企業5家、銷售企業31家。125個批次的樣品中,純珠寶玉石飾品73個批次,貴金屬鑲嵌珠寶玉石飾品42個批次,貴金屬鑲嵌鉆石飾品10個批次。
抽查發現存在的質量問題是珠寶玉石名稱錯誤、不標或不規范。如將黑曜巖手鏈標為“手鏈玉JADE”,將蛇紋玉石手鐲標為“黃金手鐲(玉)”,將水晶手鏈標為“草莓晶手鏈”、“紅兔毛手鏈”、“綠幽靈手串”,將菱錳礦手鏈標為“天然極品紅紋石手鏈”;將玻璃直接標為“貓眼”、“金沙石”等。在貴金屬鑲嵌寶玉石飾品中,將千足金玉髓戒指標為“千足金戒指”、將銀S925玻璃掛墜標為“銀S925月光石項墜”,個別樣品還缺少貴金屬材料純度,如將銀S925玻璃掛墜標為“泰銀鑲嵌吊墜”等。印記或標識不規范,會對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產生誤導,使消費者無法了解產品的真實名稱和根本屬性。特別是對一些神秘性的名稱,消費者更容易被誤導。還有一些不合格產品以玻璃冒充寶玉石,以漂白、填充、染色翡翠冒充天然翡翠,涉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