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立意高遠:承接產業"候鳥西飛",建設"關天產業新城"
昔日有著"南連吳越、北通秦晉"水旱碼頭之美譽的丹鳳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準確把握東部產業梯度西移的趨勢和規律,迎接"候鳥西飛",承接產業轉移,實現了經濟發展的新騰飛。
按照"五位一體"模式,堅持循環工業園區、特色農業園區、文化旅游景區、新型社區"四區同建",精心策劃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特色農業加工、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文化旅游開發、現代服務業發展、城鄉統籌發展等"六大經濟板塊"。加快產業、城鎮、人口融合,建設丹鳳縣關天產業新城"。
在"六大板塊"思路框架內,積極培育"五大"優勢特色產業,使"丹鳳品牌"、"丹鳳制造"等特色優勢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增長點。即:一是做大建材業。扶持陜南最大水泥企業堯柏水泥做好下游產品研發,年產300萬噸水泥項目達產達效、余熱發電和綜合利用項目發揮效益,已成為全國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示范企業。二是做大肉雞養殖產業。發揮西北最大農業循環全產業鏈企業華茂牧業的龍頭效應,加快建設萬噸熟肉制品加工項目,成為全省唯一全產業鏈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三是做精文化旅游產業。依托"秦嶺最美是商洛"金字招牌和全省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商于古道文化景區開發,促進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打造"秦嶺休閑之都"。四是發展包裝物流產業。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發揮鴻海、榮毅和天元電子企業的配套作用,在高速路出口建設恒大物流產業園項目,建成西北最大的瓦楞紙和灰板紙生產線。五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產城融合,形成旅游、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產業鏈,重現龍駒古寨昔日繁華勝景。六是做特中藥材種植和土特產品加工業。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產業扶貧,培育新型市場經營主體,做好核桃、山芋、金銀花等品牌打造。
機制保障有力:聚全縣之力合下項目建設"一盤棋"
丹鳳縣進一步完善項目工作機制,一心一意謀發展,形成了全黨抓經濟、全民抓項目的項目建設工作格局。
一是集體會診做決策,書記縣長現場把脈解難題。年初,縣委書記程詩有、縣長鄭曉燕分別在竹林關、棣花、商鎮、龍駒四大重點區域召開現場辦公會,確定89個重點項目,逐項目研究資源承載、建設時限等問題。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每月聽取一次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匯報,不定期召開辦公會專題研究重點項目建設,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各類困難矛盾。
二是四大班子領導掛帥,一人一塊"責任田"。由縣級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各包抓一個重點區域,實行重點區域建設管理處長全權負責制和年度目標責任單獨考核制,承擔同獎同懲捆綁式責任。
三是實行"六個一"包抓,全程跟進"保姆式"服務。把27個市級和60個縣級重點項目建設責任落實到24位縣級領導、30個責任單位,從項目的可研立項到建成投產實行全程服務、一包到底。
四是倒排工期保進度,公開承諾促落實。建立科學合理的倒逼機制,優化各重大項目施工流程,逐一制定出倒排工期進度表,各縣級領導將重點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工作時間、形象進度等制定出推進時間表,在辦公室掛圖上墻、隨時提醒,在時間節點上嚴格控制;縣級27個部門主要負責人在縣電視臺做出"優化投資環境服務項目"公開承諾,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