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來滿眼綠,又是一年植樹時。近期,我市各地苗木市場交易活躍,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樹苗出現俏銷走勢。 (趙曉翔 攝)
蓮花臺水電站建設投資過半
本報訊 (夏雨 懷祥 汪治)商南縣全力加快丹江蓮花臺水電站工程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3.5億元,大壩1、2號壩段已達到建設高程,3、4號壩段已達到286米高程,5、6號壩段達到282.3米高程,7、8號壩段達到152米高程,廠房正在加快建設中,預計今年5月底首臺機組將投產發電。
蓮花臺水電站項目是我市境內目前最大的水利建設項目,是商南縣丹江梯級開發的龍頭電站,該項目于2007年獲得省發改委批準,由中國國電集團西北分公司設立的國電陜西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組織實施,武警水電第二總隊承建,于2009年2月16日動工建設。壩址位于商南縣湘河鎮蓮花臺村上游1公里處,水庫總庫容9537萬立方米,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6614平方公里。電站設計裝機4萬千瓦,年平均發電1.1億千瓦,工程涉及湘河、水溝、青山、過風樓四個鎮。電站工程主要由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泄洪壩段、瀉洪排孔沙,壩后式廠房等工程。壩頂高程297.2米,最大壩高70.2米,壩長軸線220.5米,采用溢流表泄洪。水庫正常蓄水位294米。電站采用110KW出線,至湘河鎮變電站上網,工程動態投資6.5億元。⑩
我市遵循循環發展理念推動尾礦資源利用產業化
探索出了“一核心二支撐三聯動”的“商洛模式”
本報訊 (劉福明)我市是全國集中連片的11個貧困地區之一,國家“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水質安全保障區,也是國家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的主要富集區,全市已探明并列入陜西省儲量表的礦種有46種108處,大型礦藏35個,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超過3400億元。過去,由于歷史原因,礦產資源開發的粗放經營,造成尾礦的大量堆放,近年來,隨著以金屬、非金屬和建材為重點的現代材料工業的加快發展,工業固體廢棄物排量與日俱增,各種金屬和非金屬尾礦、礦山和冶煉渣場已達316座(處),其中尾礦庫109座,占陜西省的37.7%,占全國的比例接近1%,堆積量高達4300多萬噸,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環境。特別是我市地處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多發區,尾礦庫長期面臨山洪和泥石流威脅,危及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危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水質安全。
為了從根本上消除尾礦安全隱患,解決尾礦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又能變尾礦為二次資源,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多贏。從2008年開始,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站在政治高度,科學地作出了《關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決定》,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大力發展現代材料及其配套的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實施工業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提出了創建國家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的目標,探索出了“一核心二支撐三聯動”的商洛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模式,被專家們譽為“商洛模式”。
“一核心”即以創建國家示范基地,帶動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為核心。市委、市政府堅持規劃先行,及時編制了《商洛市現代材料工業基地建設規劃》、《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產業項目建設規劃》和《商洛市尾礦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規劃》,獲省發改委批復實施,商丹循環工業園區被批準為省級工業園區。堅持項目帶動戰略,在全省率先實施把尾礦資源綜合利用作為礦山采選項目核準的前置條件,實行“三同時”制度,即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與礦山主體采選項目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入生產。把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納入重大項目考核范圍,推動了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以商洛煉鋅廠電鋅廢渣回收有價元素、丹鳳皇臺礦業公司銅尾礦回收有價元素、商南華瑞公司尾礦微晶玻璃、商洛堯柏秀山尾礦水泥、柞水寶豐尾礦新型墻體材料等為代表的30多個項目,年可利用尾礦、廢渣近600萬噸,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