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隆冬,走馬商州,到處涌動著火一般的建設熱潮。盤點2014,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和嚴重旱災的不利影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商州區瞄準目標定位,搶抓發展機遇,以學教轉作風,以創新破難題,以實干促趕超,交出了靚麗“成績單”,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十大亮點。
亮點一 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百姓問政贏民心獲點贊。
區委堅持把教育實踐活動作為頭等大事,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聚焦“四風”,堅持“嚴、實、好”標準,以“三個克服除四風,三增三提轉作風”為載體分三個茬次精心組織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使810個黨組織、1.7萬名黨員受到一次深刻的黨內政治生活教育。區委常委帶頭整改,建立問題臺賬,實行銷號評估制度,解決了一大批“四風”突出問題。重點推出以“查四風、轉作風、百姓問政聽民聲,聚民智、踐宗旨、公開承諾辦實事”為目標的“百姓問政”活動,將區直部門和鎮辦“一把手”推到陽光下,直面群眾揭擺自身問題、現場答復群眾提問、鄭重作出公開承諾、接受群眾評判。在北寬坪、大荊、硯池河、三岔河等鎮開展的“百姓問政”活動,為群眾承諾服務事項95件,拆除了群眾和干部之間的“隔離墻”。同時,建立為民服務全程代理中心23個、全程代理站416個、代理點1332個,設立AB崗代理員2246名,新出臺便民服務措施56項,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亮點二 積極適應新常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積極主動適應新常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的工作總基調,全區經濟繼續在上升通道合理區間穩健運行。全年生產總值117.6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7.27億元,財政總收入6.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76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6570元、7120元。始終堅持“項目帶動”戰略,實行“掛圖作戰”,150個重點項目快速推進,完成投資126億元。策劃前期項目203個,全年撥付項目前期費1600萬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合同項目77個,引資190.3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5.98億元。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24.69億元,工業增加值26億元。新增外貿企業1家,外貿進出口總額160萬美元。南秦汽貿城一期澤泰汽車4S店5個品牌全面建成,年銷售額達2.5億元。
亮點三 全面實施城鄉清潔工程,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難題得到破解。
按照“戶收集、村集中、鎮處理”的垃圾收集處理模式,分階段組織對所有鎮村社區垃圾進行收集處理。通過扎實開展清掃垃圾、清理柴草、清除糞堆、清除砂石、清理路障“五清”,全面整治亂修亂建、亂堆亂放、亂停亂放、亂拉亂接、亂貼亂畫“五亂”,積極實施改水、改路、改灶、改廁、改圈“五改”,實現村莊美化、居民亮化、路院硬化、河渠凈化、四旁綠化“五化”目標,使現有的垃圾治理轉入常態機制。一期工程已籌措資金1300余萬元,為17個鎮辦、179個村撥付所需經費及30萬元的垃圾填埋場建設費用;購置17輛垃圾清運車、295個垃圾箱、315輛清潔三輪車、6.8萬個垃圾桶,配備300多名清潔人員,結束了農村垃圾水沖風刮的歷史。目前,二期已正式啟動實施,所有村鎮都將達到區級以上文明村鎮創建要求,群眾能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積極參與垃圾治理,主動監督環境秩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
亮點四 持續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空氣質量達到或好于二級以上的
天數達362天。
圍繞“一江清水供京津”政治任務,全力推進丹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全年啟動實施重點治理項目20個,完成投資2.8億元。市區柳家溝、黃沙河、小趙峪等重點溝域環境綜合整治和靜泉山省級水保生態示范園建設扎實推進,丹江源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局審批。統籌推進國家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大力實施城周綠化工程,全年累計完成造林綠化面積5萬畝。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進展順利,全區城鄉環境衛生明顯好轉。小韓峪、黃川、草廟溝3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2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竣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6.3平方公里。加大科技創新,嚴控耗能大戶,萬元GDP能耗降低3.3%。市煉鋅廠尾氣脫硫工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重點減排項目有序推進。加大禁燒煙煤工作力度,中心城區拆、改、停燒燃煤鍋(窯)爐105家140臺,淘汰老舊車輛和黃標車842輛,轄區空氣質量達到或好于二級以上的天數達362天。
亮點五 城市化進程加快,沙河子省級重點示范鎮成國家級重點鎮。
按照“劃好、建好、管好、用好”城市的總要求,堅持市區共建、主動作為,精心打造“一體兩翼”中心城市主核心板塊。南秦新區建設大幕拉開,新區規劃已通過專家審查,開發建設前期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南秦城市新社區初具規模,累計完成投資10.65億元,楊峪河集中安置小區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到位,大荊、腰市、板橋、夜村等“一體兩翼”沿線小城鎮建設扎實推進,共實施城建項目70個,完成投資7.69億元。同時,按照“依托大西安、建設大商洛、打造大品牌”的發展思路,以打造“商洛城市副中心、商丹循環工業園區行政中心、現代材料工業基地、陜南循環工業重鎮、倉儲物流強鎮”為目標,沙河子省級重點示范鎮規劃建設“四橫六縱”的城市交通體系、配套設施齊全的生活居住區及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實現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深入開展“項目建設百日會戰”活動,以“突破征地拆遷、確保項目開工、掀起百日會戰、確保爭先進位”為工作重點,啟動建設的24個項目完成投資4.21億元。去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76億元,工業總產值72.4億元,7月份被住建部確定為國家級重點鎮。
亮點六 生態農業方興未艾,現代農業園區數量逐年增加。
按照“突出特色、循環互動、集中成園”的產業發展模式,以打造現代農業園區為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推進山區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真正使現代農業園區成為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全區已建成現代化農業園區15個,其中省級2個、市級4個、區級9個,集約經營土地面積達1.5萬余畝,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產值9.13億元。新增設施蔬菜、中藥材種植面積4035畝、1.2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8.21萬噸。國家級荊河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規劃基本完成,省級佳騫現代農業園區建成開園,全年創建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示范園2個,發展龍頭企業2家。做大做強核桃、板栗、生豬、山羊、土雞、蔬菜、香菇、木耳等特色產業“八大件”品牌,讓更多群眾管窺到山區農業現代化的曙光,叩聽到高效農業現代化的腳步。
亮點七 廣泛開展十大感恩教育活動,榮獲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創新獎二等獎。
把感恩教育作為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性工程,以“知恩感恩報恩、愛黨愛國愛民”為主題,深入開展感恩共產黨、感恩祖國、感恩人民、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家鄉、感恩工作、感恩自然、感恩生命“十大感恩”主題活動,普及基本道德準則,構筑道德領域防線,拉近社會成員感情距離,形成自覺踐行感恩的社會責任。通過舉辦“感恩品質與黨的作風”專題輔導講座、復排演出大型民族歌劇《江姐》、“三百”群眾文化活動、巡回基層宣講、編輯出版《感恩教育系列讀本》口袋書,征集原創“感恩心語”,開設“感恩微課堂”、評選十大孝心人物和十大環保志愿者、組建感恩故事小分隊等形式,推動活動深入開展。繼創建的《十送萬家·唱得幸福落滿坡》文化品牌榮獲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二等獎、省第三屆群星獎項目獎后,感恩教育活動又獲得了2014年度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二等獎。
亮點八 出臺全省首個公職人員行為規范,干部作風有效轉變。
全面落實兩個責任,制定出臺《實施意見》和《責任清單》,實行區委常委分片包抓制度,約談鎮辦、部門主要負責人62人次,維護了責任制的嚴肅性。頒布實施全省首個《公職人員行為規范》,共七章三十一條,從政治行為、工作行為、文明禮儀、廉政行為等四個方面對公職人員提出嚴格要求。通過開展“規范從我做起”承諾大倡議、舉辦公職人員“學規守規作表率”主題演講比賽、開設“行為規范大家談”節目、開展“社會各界大監督”等活動,使所有公職人員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持之以恒落實八項規定,查處典型案件10起,給予黨政紀處理15人,全區“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24.3%。建立領導干部非工作時間監管、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清理“吃空餉”人員79人、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16人,形成了作風建設的新常態。
亮點九 創新成立民事民議中心,信訪事項群眾代表評議制度搭建起
群眾訴求服務平臺。
8月份,成立區民事民議服務中心,通過搭建“評議、聽證、調解、建言”四個平臺,用“百姓事百姓議,百姓理百姓評”的方式,由訴求人提出書面訴求申請,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和《民事民說》頻道記者對評議事項進行深入調查,召開評議大會,由議事代表當場無記名投票,票決訴求是否合理,組織涉事雙方對合理訴求進行調解,化解社會矛盾。中心自成立以來,接待群眾訴求50多件次,召開“議事代表評議大會”解決群眾訴求1件,“即時評議”解決群眾訴求5件,調解處理各類信訪問題7件,援助群眾法律咨詢20多次。“評議”平臺逐漸被群眾認可,成為“道德法庭”。“調解”平臺也在政府與群眾之間搭建起了一座“連心橋”。
亮點十 成功聯辦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榮獲全市旅游服務標準化示范區。
圍繞“綠色、休閑、運動”的理念,深入宣傳推介“秦嶺最美是商洛”城市品牌,倡導崇尚健康、享受陽光、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以“騎行秦嶺·賞游商洛”為主題,成功聯辦中國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同時,圍繞建設“秦嶺休閑之都”目標,強力推動旅游趕超工程,策劃旅游戰略項目,積極創建美麗鄉村,拓展旅游業發展空間,形成了休閑旅游產品生態圈層。規劃建設休閑養生基地,與唐隆集團簽訂秦嶺丹江生態健康城項目。首次召開商州區黨政聯席會議,制定出臺加快江山景區建設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舉全區之力開發建設江山風景區。組織實施三岔河萬畝櫻桃基地等6個規劃項目的編制工作,下趙塬社區、王山底村、蟒龍峪村全面完成美麗鄉村創建任務,協助王山底村、梁坪村、下趙塬社區成立村級旅游公司。全區發展農家樂172家,接待游客405萬人次,旅游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8億元,旅游綜合收入20.8億元。
適應新常態,引領新發展。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面謀劃“十三五”規劃的奠基之年,更是從嚴治黨、持續發力之年。全區將按照市委全委會要求,大力弘揚敢于擔當、敢于爭先、敢于創新精神,把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首要前提,把重大項目、主導產業作為加快發展的強力支撐,把改善民生、促進和諧作為加快發展的根本追求,把轉變作風、真抓實干作為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創造活力、凝聚發展合力,抒寫生態商州、人文商州、法治商州新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