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精神展雄風,華陽兒女鑄輝煌!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洛南縣攻堅克難、奮發進取的一年,面對宏觀環境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局面,洛南縣委、縣政府堅持能快盡快、提質轉型發展方針,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主動作為,銳意進取,以工業趕超、城鎮跨越、農業強優、旅游突破四大計劃為抓手,集中集約培育工業園區、城鎮社區、農業園區、旅游景區四大增長區塊,全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全縣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實現生產總值92.06億元,增長12.3%。財政總收入7.1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02億元,分別增長3.2%和14.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5.6億元,增長2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4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408元,分別增長14%和15.5%。
項目帶動持續發力。該縣堅持縣級領導包抓重點項目責任制,采取現場督查、匯報點評、現場辦公等有效措施,全力幫扶促,強推重點項目。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11個,完成投資94.6億元,占年計劃101.3%。全長26.3公里、總投資9.85億元的縣城南北繞城公路建成通車,新能源電動汽車、張坪水庫等90個重大項目建成或完成年度投資任務。安排重大項目前期費1200萬元,儲備重大前期項目50個。全年簽約招商項目45個,到位資金74.7億元,增長20.7%。
工業經濟爬坡增長。針對市場不旺、企業開產不足現狀,洛南縣出臺“促銷保產12條”、貼息獎補等系列促增長的“微刺激”政策措施。列支300萬元貼息資金,協調金融機構為企業融資貸款1.67億元,有效緩解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困難。全年規模工業實現總產值110.9億元,增長28.2%;完成增加值26.5億元,增長20.2%。新增規模企業8戶,工業化率達37.3%,榮獲全省發展中小企業貢獻獎。園區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入園企業10家,入園企業總數達到50家。園區實現總產值75億元、增長22.1%,增加值23.2億元、增長26.1%。
城鎮建設提質挺進。深入實施城鎮跨越三年計劃,加快推進“一體兩翼”中心城市次核心板塊建設。城鎮建設完成投資24億元,城鎮化率達51%。“一體兩翼”中心城市建設十大工程和縣城萬米景觀長廊等十大城建重點工程順利實施。秦唐街公園路通燈亮,東城區堤路景觀工程建成通車,西寺舊城改造工作進展順利。安排小城鎮建設引導資金1000萬元,帶動永豐、石門等重點鎮建設完成投資5.6億元,農村居民進城落戶1.17萬人。
農業強優成效凸顯。堅持強基地擴規模,建園區樹品牌,積極推進農業強優,預計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6.2億元,糧食總產14.2萬噸。新認定家庭農場70個,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95個,新創建國省示范社16家。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5個、認定無公害基地4個,開發無公害農產品基地42.2萬畝。五大“洛牌”特色產業實現產值23.5億元,生豬飼養量155.4萬頭,出欄90.2萬頭;桑園科管3.3萬畝,新建桑園5200畝,養蠶3.07萬張;新建良種核桃園5.8萬畝,點播10.2萬畝,核桃產量1.62萬噸,位居全市第一。栽植烤煙10.01萬畝,煙葉產量18.8萬擔,實現產值1.9億元、煙稅4180萬元。造林綠化5.25萬畝,水利建設完成投資2.16億元,新修基本農田9500畝,解決安全飲水3.3萬人,被評為“全市水利振興杯競賽活動先進縣”。
民生事業全面進步。堅持財政支出和新增財力“兩個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建成民生項目183個,完成投資11.7億元。新開工建設保障房1960套,竣工交付使用1300套,完成投資6億元。城鎮新增就業254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87萬人,創收8.12億元。完成廣播電視戶戶通5005套,實現文化產業產值6300萬元。《倉頡傳說》新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洛南靜板書》遠赴臺灣地區演出,大型秦腔神話劇《沉香》榮獲陜西省第七屆藝術節“優秀劇目獎”。洛南文化館(群藝館)被文化部表彰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老君山4A級景區創建、石坡街社區等5個美麗鄉村創建獲省、市檢查驗收。全年接待游客402.3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52億元。榮膺“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旅游名縣”“2014中國宜居生態示范縣”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