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張珊 周雯)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柞水縣建立健全了以鎮級便民服務中心為龍頭、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為基礎的便民服務網絡,實行“一欄、兩掛、三有、四公開”制度,即在服務大廳內設立便民服務告知欄,將工作人員姓名、辦理事項分工、個人聯系電話等事項公開告知;實行服務大廳掛牌辦公、工作人員掛牌上崗;有意見登記簿、工作監督臺、崗位監督牌;將服務內容、崗位職責、辦事流程、服務電話進行公開,讓每個前來辦事的人員都能第一時間聯系到經辦人,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就能詳細告知群眾辦理事項的相關手續和流程。
最讓群眾稱道的是大廳的工作人員提供上門服務、預約服務和代理服務,對一些行動不便、殘疾人或者年老體弱的群眾,開通全程代辦渠道,通過村級代辦員預約的形式,由工作人員帶好相關表格和手續上門服務。在各村擇優選定便民服務代辦員,在一些村民小組聘任民情代辦員。對村民需要辦理的事項,由村干部或代辦員集中受理,統一代辦,為一些偏遠群眾搭建起了“少跑路”的服務平臺。而且將群眾所需辦理的社保、醫保、低保初審、惠農補貼發放等10多項辦理事項交由代辦員“跑腿”代辦。
徐海鵬就是干佑鎮梨園村的便民服務代辦員,他在得知本村無子女的鄭金枝夫婦不了解政策,已過古稀之年,還沒有辦理高齡補貼,生活拮據,馬上跟鎮上干部聯系后,鎮上干部帶上相關表格到鄭金枝家里,幫助他辦理了低保、高齡補貼、養老保險。
自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幫助群眾解決就業、就醫、上學等方面實際問題超過千件,“一站式”服務大廳上門走訪村(社區)殘疾人和孤寡老人超過2000人次,主動承辦、代辦事項超過1000件次,受到了群眾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