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區創新“三個克服除四風、三增三提轉作風”載體解難題辦實事側記
商洛日報(雷超鋒 張希鋒 井海鵬)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商州區緊緊圍繞“三個克服除四風、三增三提轉作風”總載體,克服失衡、功利和僥幸心理整治“四風”,增強法紀、公平正義和履職盡責意識,提升學習思考、解決問題和推動工作能力,不斷夯實服務群眾工作基礎。
以“為民服務轉作風、公開承諾踐宗旨”為主題,全面開展“廣場問政”活動,讓區直單位和鎮辦負責人做考生,讓群眾當考官,面對面聽意見,心貼心找問題。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舉辦13期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培訓班,對1443名科級領導和村“兩委會”負責人進行集中培訓,確保學習教育全覆蓋。區委政法委為社區幼兒園協調解決10個錐形塑料警示墩,為沙河子鎮建起希望技工學校、為拉林子村改造黨員活動室和1公里通組路、為11戶群眾解決涉法涉訴困難救助資金32萬元。區委統戰部為10戶困難僑眷送去慰問金,對20戶僑眷集中進行科普知識培訓,發放科普書籍100多套,傳遞致富信息10多條,為55歲以上的8名老僑眷免費進行體檢;10名干部與14戶貧困戶結對,幫助脫貧致富;協同金融機構與50余家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銀企對接活動,為企業解決信貸資金5000多萬元。區委宣傳部深入上河村現場解決核桃深加工、科技成果應用推廣和農產品網絡營銷方面問題,前往劉家街村學習趙引霞先進事跡,慰問家屬,讓黨員干部接受心靈洗禮。
沙河子鎮井坡村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群眾飲水困難。區人飲辦積極籌劃解決方案,兩名技術人員背著儀器翻山越嶺,跋涉幾十公里實地勘測,尋找新水源。投資11.13萬元、日供水量22噸、滿足全村320人飲水的供水方案最終確定,工程將于6月底竣工投入使用,群眾將告別吃水困難的歷史。區水務局組織40名干部職工深入包扶點大荊鎮東峪村啟動實施“雙包雙促”扶貧工作,現場為群眾送去2.5噸化肥,并承諾幫扶50戶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區上投入60余萬元,購置檢測設備37臺件,改造實驗室近千平方米,建成食品安全檢測中心,涉及抽檢品種24種,檢測項目50多項,通過抽檢客觀準確評價食品安全總體情況,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風險隱患。
按照“邊學邊查邊改”思路,區上對“四風”問題分類排隊,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和路線圖,明確時間表和責任人。區上推行便民服務制度,健全區、鎮辦、村(社區)三級便民服務網絡,建立48個便民服務大廳、416個村級便民服務代理中心和860個便民服務代辦點,開辦21個機關廉政灶,實行公務卡強制結算,為民利民便民。區會計核算中心從“細”處入手、“實”處落腳,細化服務、對準需求,把群眾滿意作為評價財政服務工作績效的基本標尺,在工作理念、辦事承諾、業務流程、送審資料、服務體驗等五個方面“照鏡子、正衣冠”,滿足服務對象和辦事群眾的業務需求。區畜牧中心在院內搭建40平方米便民車棚,改建化糞池,解決院內老同志、住戶、在職職工上班存放自行車和生活污水排放難題。中心干部創建“紅葉舞蹈群”,同“商山紅十字志愿者群”聯合為百順山老年公寓、童河社區困難職工舉辦文藝演出,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結合后進村整頓工作,制定幫扶方案,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解決群眾飲水和出行方面的困難,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區扶貧局啟動第一輪120個村包扶工作,2000多名干部職工按照區級領導每人包3戶、科級領導包2戶、一般干部包1戶的要求,包扶3000多戶貧困戶,一包到底,包出成效。區農業局組織600多名干部扎實開展“送政策、送技術、送物資”活動,在黑龍口鎮里程村、小商塬村和沙河子鎮井坡村等地開展政策宣講、技術培訓共25場次,培訓群眾800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600份,贈送洋芋專用肥8000公斤,贈送農藥180公斤。同時,全區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項目已審定搬遷對象2500戶9437人,規劃新建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14個,夜村鎮古路峪安置點已開工建設,陳塬街道辦事處陳嶺安置點已進入招標程序,其余12個項目正在辦理前期相關手續,5月底前全面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