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區鎮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亮點工作集錦(下篇)
用真情服務群眾,用真心為群眾辦實事,下基層聽真話,用真心換真情,是對群眾路線教育的最好詮釋。
“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群眾是基層干部最硬的后臺,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能讓干部穩坐在臺上。
連日來,全區各鎮辦黨員干部立足基層、服務一線,認真傾聽民聲,廣征民意,為更好地服務群眾找準“位置”。上至區委書記、下到包村干部,紛紛深入鎮辦、村社、企業以及項目建設現場,幫助一線解難釋疑、化解群眾矛盾糾紛、幫助發展產業項目,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問題,得到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和認可。
一個個熱情服務的政務大廳窗口,一本本詳細記錄的民情日記,見證著干部走出機關步入一線接“地氣”,解民困,促民富的實際行動。面對面交流意見,心貼心解決問題,切實從思想和靈魂深處系牢與群眾的感情紐帶。
大趙峪辦事處:黨員先行當先鋒,人人承諾見行動
大趙峪街道辦事處圍繞如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如何保持共產黨員純潔性,黨委書記帶頭講黨課。以支部為單位組織開展黨員承諾活動,每名黨員撰寫一份黨員承諾書。成立12個指導組,每個指導組包抓一個村支部,每一名黨員干部承諾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每人包抓兩個貧困戶,將活動成果切實轉化為工作的強大動力。組織干部職工觀看《筑夢之基》和《焦裕祿》,營造濃厚的學習實踐氛圍。廣泛征求“四風”意見建議40多條,逐條落實整改方案,確保整改到位、服務對象滿意、群眾滿意。
北寬坪鎮:“五考制度”轉作風
北寬坪鎮完善和健全學習效果考試、在崗紀律考勤、日常工作考核、年度工作考評、個人品行考廉“五考制度”,促進干部作風轉變。通過開設“周三學堂”,班子成員輪流組織學習,采取統一命題、集中組織的方法,測試機關干部對基本理論、法律法規、黨紀政紀業務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通過學習在日常工作中綜合分析、指導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干部個人學習考試情況作為干部日常考核的重要內容。辦公室設立出勤情況公示牌,對上班情況按在機關辦公、下鄉或出差、遲到、請假、曠工等類別進行公示,并逐天統計在冊,并納入年度考核評比范圍。每名干部以紀實方式,簡明扼要地將每天所做的工作及完成情況記錄在工作周考表上,每周按照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格次進行評價。每周的優秀格次,由每天的工作情況確定,每月的優秀格次由當月四個周的情況確定,年度優秀格次由各月情況確定。同時,為全體干部建立個人廉政檔案,切實推動作風轉變,提升服務群眾工作能力。
黑龍口鎮:引領發展抓產業,服務民生辦實事
黑龍口鎮結合5個方面13個具體表現,認真查找領導班子、黨員干部和服務窗口“四風”問題。編印《黨的群眾路線應知應會200問》,指導各支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結合“四級承諾一評議”制度,26個村支部為民辦實事85項。鎮第四指導組得知西峽村群眾因紫豆角品種不良原因,導致主導產業種植面積下滑,立即組織工作組人員和村干部赴楊凌考察優質種子,籌資5000元購買優質紫豆角種子450斤、優質架豆王70包,為群眾免費發放,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同時,各村也都積極爭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項目,為民辦實事,確保群眾路線實踐活動取得實實在在效果。
牧護關鎮:接地氣,找差距,暖民心
牧護關鎮堅持“五個一”齊步走,即成立一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科級領導確定一個聯系點、組織一次黨員干部義務勞動、制作一期主題簡報、召開一次群眾意見征集座談會,深入村組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幫助解決春耕生產3個問題,化解5件鄰里矛盾糾紛。深入查找剖析干部“懶、散、慢、浮、奢”現象,以“提高服務意識、提升業務能力”為重點,加強便民服務大廳人員業務培訓。黨員領導干部帶著問題進村入戶訪民情、帶著意見聽民聲,包村干部以深入村組、聽取民意為重點,轉變工作作風,贏得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