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欣澤
9月15日至19日,以“創新·合作與糧食安全”為主題的第29屆楊凌農高會成功舉辦。八方賓客齊聚楊凌,共話農業科技創新,共商農業合作交流。5天時間,線上線下累計參觀人數294.8萬人次;現場簽約49個項目,簽約金額295.08億元;線上線下交易額4.87億元。
“解鎖”高精尖農業技術
本屆農高會上,一大批對接云計算、物聯網、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等的高精尖農業高新技術被“解鎖”,數字技術、智能科技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顛覆著傳統農業。
9月17日,大禹節水集團展區的大屏幕上不停切換著數據、圖表、拋物線、實景圖,展示臺上整齊擺放著水資源遙控終端、一體化地下水檢測儀、雷達水位計等設備。
“屏幕上顯示的是一款智慧農業服務平臺‘慧管家’。該系統通過物聯網、數字孿生等先進互聯網技術,實現對大田、設施農業整體的線上管理,包括監測植物生長狀況、管護服務以及農產品的溯源。”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趙陽介紹。
來自山西忻州保德縣的趙文斌對大禹節水集團的設備非常感興趣,他說:“我是當地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保德縣非常缺水,十年九旱,沒有水農作物收成就沒有保障,看了這套系統后我感覺可以用在我們的農業發展中。”
北京展區內,一款能夠實現“雞臉識別”的畜禽健康狀況巡檢機器人科技范兒十足。“機器人只要在雞舍里‘轉悠’一圈,通過前置攝像頭就可以給雞‘量體溫’,精準捕捉到體溫異常的雞。”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張懷波介紹,“同時,這款機器人還可收集雞舍任意位置的溫度、濕度、PM2.5等環境數據,對雞舍進行巡檢,一旦發現有異常,就會通過后臺進行數據上傳,讓養殖戶及時進行處置。”
昆蟲雷達偵誘信息指揮中心、AI柔性水果品質快檢設備、狝猴桃采摘機器人……新技術、新裝備,讓人目不暇接。先正達、大疆科技等300多家知名企業帶著國內外現代農業良種、良技、良機、良法、良藝來參展。
農民“取經”又“淘寶”
9月16日,記者在第29屆楊凌農高會B館見到了連續6年參加農高會的寧陜縣梨子園養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世紅。她說:“今年我又來農高會為養蜂‘取經’。不僅展示自己的新產品,還要從其他展商身上學習新理念新技術,提升合作社蜂產業的發展水平。”
對周世紅來說,是農高會幫她解決了養蜂路上“缺技術”的問題。“養蜂初期,在農高會上認識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黎九洲老師。他是養蜂專家,我就向他詢問養蜂技術。此后,黎老師不怕山高路遠,多次來到寧陜縣給我們解決各種蜂病問題及養蜂技術難題。”周世紅說。
從最初的10箱蜂群,發展到如今的3000余箱蜂群,周世紅的合作社可年產優質生態蜂蜜3萬公斤以上。
在農高會“淘”到致富“寶貝”的桑桑農莊創始人桑莉,今年帶著成果參展。桑莉介紹,過去自己種植夏黑、戶太八號和摩爾多瓦葡萄,銷售偏向電商渠道,但由于摩爾多瓦葡萄皮薄、雨季容易壞、運輸過程中爛果率高、口感不適合鮮果市場等原因,桑莉一直想用一個附加值更高的品種來替代。
帶著這樣的想法,2020年桑莉來到楊凌農高會。“了解和品嘗會上展覽的藍寶石和妮娜皇后兩個葡萄品種后,隨即決定引進這兩個葡萄品種。當年就種植了150畝。”桑莉說。今年,桑桑農莊種植的妮娜皇后和藍寶石面積達300多畝,由于市場稀有,每公斤賣到了300元。
看展覽、學技術、買種子……農民朋友帶著需求而來,滿載成果而歸。據了解,本屆農高會舉辦的專家咨詢服務活動和9場農業實用技術講座,線上線下接待、培訓農民群眾12.9萬人次,有效促進了農業實用技術走向田間地頭。
推動國際農業交流合作
9月15日,2022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議在楊凌示范區以視頻方式召開。上合組織副秘書長索海爾·汗表示,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議已成為上合組織各成員國開展農業領域合作、交流經驗做法的有效途徑和平臺。
農高會期間,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陜西)隆重揭牌,舉辦了中非農業交流合作實踐與展望研討會,全國首批4家聯合中心簽署《對非農業合作伙伴協議》。在第十六屆楊凌國際農業科技論壇上,來自全球19個國家的129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方式,積極探索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路徑。
9月16日,第29屆中國楊凌農高會全球推介大會暨大會集中簽約活動舉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阿莫諾夫表示,希望通過農高會這一平臺,找到可以解決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問題的有效方法;伊朗缺水條件下灌溉和非常規水資源管理卓越中心駐華代表邁沙德表示,希望在智能灌溉管理規劃系統方面與中國展開相關合作;亞美尼亞中國合作關系發展中心副主席達維特希望本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代表與楊凌在農業科技和應用創新等方面互通互惠、共同發展……
今年,還舉辦了首屆上合組織農業博覽會。在塔吉克斯坦展位上,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商務代表浩利克佐達·菲魯茲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介紹著家鄉美食和特產。“這次我們帶來了家鄉的核桃、干果、檸檬等特產,還帶了家鄉的宣傳彩頁。通過這次展會,我想把更多的塔吉克斯坦企業介紹給中國,成為兩國企業間合作溝通的橋梁。”他說。(記者 李欣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