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6
2016年的主要預期目標
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10%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1%和13%左右,CPI漲幅控制在3%以內。
2016年的主要任務
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統籌推進“去產能”和“三個專項行動”。制定“去產能”實施方案,重點推進礦產行業減量提質增效,促其延伸鏈條和循環利用,尋找新的產銷平衡點。積極爭取中省專項獎補資金,堅決淘汰“僵尸企業”。分類推進國企改革,優化國有資本配置,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積極實施改善消費品供給、降本增效和制造業升級“三個專項行動”。分類施策支持有市場有效益企業擴大銷售,扶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推動企業開發適銷對路新產品。清理規范中介服務,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
圍繞市場化目標健全要素配置體系。探索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加快市級產業技術共享平臺建設。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創新投入方式,通過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推行股權投資、完善財政貼息和政府購買服務。建立政府、銀行和擔保機構合作機制,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或發行債券。建立打擊非法集資長效機制,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快形成供水、供氣、環保等方面的價格市場化決定機制,對高耗能行業實施差別懲罰性和階梯電價,全面實行居民用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
聚焦突出問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公布市區縣兩級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實行投資項目審批監管線上運行,完成行業協會商會行政脫鉤試點。加快推進“證照分離”,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落實政府屬地監管責任,切實解決市場秩序、安全生產、市容市貌、社會誠信等領域的管理缺位問題。加快市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落實鎮辦村群眾辦事干部代辦制度。
擴大有效投資彌補發展短板
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精心策劃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積極爭取中省資金支持,大力推廣PPP模式,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全年實施市級重點項目160個,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以上。強力推進山柞高速、特高壓直流輸電、西氣東輸三線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點抓好中藥材戰略儲備庫、比亞迪電池材料、秦嶺飛行小鎮、盤龍二期等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實施國際醫學中心、市婦保院搬遷等公益性項目。
加速彌補城鄉基礎短板。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劃建設一批人防地下停車場、商業街,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積極推進光纖到樓入戶,擴大城區公共無線網絡。完善縣城和重點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配套發展人工濕地。抓好張坪水庫、云鎮水庫、磨溝水庫建設,完成6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解決6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完成干線公路改造70公里,新建縣鄉公路200公里。加大城網農網升級改造力度,實施輸變電項目91個。
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完善常態化招商機制,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40億元。強化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擴量提質。加快陸路貨運口岸建設,抓好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籌建,力爭年內實現通關。實施外貿孵化器工程,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促進外貿進出口穩定增長。建立健全投資環境評價機制和社會監督體系,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實行定向跟蹤服務。
依靠創新驅動構建產業新體系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突出抓好20個重點技改項目,加快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產業精細化、規模化發展,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左右。堅持農林牧結合、種養加一體,推進傳統農業與食品加工、旅游休閑等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創建,加快核桃、板栗、中藥材基地品質提升,做實叫響“山地農產”品牌。抓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4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4萬畝,糧食總產55萬噸。大力發展研發設計、融資租賃、倉儲物流、市場營銷等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服務業。加快縣域金融綜合改革試點,擴大村鎮銀行縣域覆蓋面,推動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