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黑河市政府回應“沒有策劃、訂購過‘專供酒’之類的消費品”與市場方面說法相矛盾的問題,莊德水說,一種可能是政府部門說假話,因為在中央狠抓“四風”背景下,政府部門不敢承認自己曾經默許過生產特供酒這一行為,所以他們否認。另一種可能是商家在說假話,是商家為了迎合社會對特權思想追捧的需要,為了擴大生產經營,冒用政府的商標或者是特許的口號,用特供的形式來向社會推銷自己的商品。
“這種政府回應是一種非常明顯的狡辯。首先,政府插手企業發展,這一步就是錯的。同時,政府的一個職能就是進行市場監管,出現特供酒現象,政府的監管哪里去了?政府在回應社會公眾時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職能。鹿源春作為企業敢明目張膽地違背中央禁令、頂風作案,說明政府的市場監管職能沒做好,這就是政府的責任。”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
莊德水認為,黑河市政府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要求各部門采購酒品的做法,是計劃經濟的思維。“支持一個企業的發展,不是給它貼上‘專供’之類的標簽、不是用政府自身消費來帶動它,而是給它提供更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莊德水說。
竹立家認為,在中央狠抓“四風”的形勢下,對“特供酒”、“內參酒”企業給予罰款1萬元的處罰是非常不合適的,“罰1萬塊錢幾乎和不罰一樣”。
他說,“特供”就是特權腐敗的一個標志。如果一些企業利用老百姓的“官本位”心理,再加上一些企業在產品質量上不下功夫,就會導致這些企業利用政府的牌子、利用老百姓信任政府的牌子、利用“特供酒”就是好東西這種社會心理銷售自己的商品。一些企業在中央禁令之下,依然敢頂風違規,這種做法屬于違法行為,必須要嚴懲。否則,企業會認為違規成本不高,以后還會繼續這么做。相關政府部門要加強制度建設和管理,對可能發生的一些市場不規范行為,制定有操作性的、具體的措施,對違反市場準則的行為要嚴厲處罰。記者 文靜 實習生 杜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