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昌平診所的經營者到底是誰呢?
吳國棟一直以為昌平診所是郭彥芳開的,因為日常在診所里只有郭彥芳一個人坐診,史淑萍不上班的時候也在診所。
但《中國新聞周刊》從平鄉縣衛生局了解到的情況卻并非如此。
平鄉縣衛生局副局長李現革向《中國新聞周刊》提示,郭彥芳畢業于邢臺醫學專科學校,學的是護理專業,當時她只是一個護士,而非執業醫師。
而診所的經營者必須擁有執業醫師資格,昌平診所在衛生局注冊時用的名字是李香粉。李現革表示,李香粉確有縣衛生局頒發的執業醫師證,但她實際上并不在診所。日常就是郭彥芳打理診所,史淑萍名義上是她的房東,但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人透露,史淑萍可能是昌平診所的幕后操控者。
案發后,平鄉縣衛生局已經吊銷了史淑萍的執業醫師證,并報請河北省衛生部門吊銷郭彥芳的護士證。
讓人驚訝的是,昌平診所在衛生局注冊的全稱是“昌平兒科診所”。
李現革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說,B超是婦科用儀器,兒科診所不應該有B超,昌平診所擁有B超,已屬于超范圍營業。一般的處理方式是,由衛生主管部門下發監督意見書,對B超機就地封存。既然牽涉犯罪,B超機已經被公安機關當作罪證查封。
《中國新聞周刊》在平鄉縣了解到,由于“非醫學需要鑒定胎兒性別、非法中止妊娠(簡稱‘兩非’)”的在民間普遍存在,該縣衛生部門每年都要進行打擊“兩非”的專項行動。
由于昌平診所和醫務人員涉嫌犯罪,該縣于7月11日啟動“醫療機構專項整治”,重點整治內容的前三項是:一、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執業,或騙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執業的。二、超范圍執業,未經許可使用B超的。三、非醫學需要鑒定胎兒性別或非法終止妊娠的。
“他們根本不知道那樣做是犯罪”
相比以往的拐賣婦女兒童犯罪,“2012·4·19”專案的突出特點就是診所和醫務人員涉案,而販嬰網絡吸納醫務人員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用其掌握的醫學技術和儀器,為胎兒進行性別鑒定,為孕婦的分娩提供必須的醫療保障。
而邢臺民間盛行的“兩非”,為在該地區進行販嬰,尋找“醫療合作者”提供了肥沃的社會土壤,由此也不難理解季小芳、楊學花為何會和史淑萍、郭彥芳結成了販嬰網絡的利益共同體。
河北省婦聯研究室主任吳美榮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兩非”年年喊打,卻屢禁不止,如今做胎兒性別鑒定已經不需要到診所,有人把B超、超聲波等儀器裝在車上,組成流動的“檢測車”,給打擊“兩非”增加了難度。
《中國新聞周刊》在平鄉調查得知,“兩非”的盛行,已導致了嚴重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在農耕經濟為主的邢臺、邯鄲等地尤為嚴重。據2005年公布的數據,河北省出生性別比最嚴重的某地級市達到134.3,即每出生1000個女孩,就同時出生1343個男孩,這個數字大大超出了全國平均的118。
河北省社發展研究所所長周偉文向《中國新聞周刊》講述了她在邢臺、邯鄲等地調研時了解的情況:重男輕女在河北民間有其文化原因,出殯時必須由男孩“摔罐”“打幡”,甚至閨女出嫁也必須由舅舅主持。重男輕女不光在民間根深蒂固,在各個社會層面都冥頑不化。這已經不能簡單歸咎于經濟落后,因為很多富裕起來的地方,重男輕女思想仍然嚴重,甚至在一些高知階層,也有這種觀念。
“有些領導同志,嘴上說著‘堅決計劃生育,男女都一樣’,背地里卻想方設法地讓第一胎生男孩。”周偉文說,她在河北見過很多這樣的官員,甚至有些官員級別“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