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袁紅看來,萬德陽接受的是最高每月900元的“全護理”,但中心并沒有做到。
她認為,老人“嚴重營養不良、褥瘡等癥”都是在休養中心接受護理后才出現的,休養中心應對其父親的死負責,要求休養中心賠償6.5萬元。
但休養中心拒絕與家屬方達成調解,他們認為,家屬涉嫌隱瞞老人真實健康狀況,而且,當初協議上明確,老人如果存在一些疾病,他們不承擔責任。
對此,死者家屬認為,他們簽了這份免責協議,并不代表休養中心可以把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
昌江區法院未當庭宣判。
在風險下生存的養老產業
為了規避責任,養老院往往在入院時會與家屬簽免責條款。
據2009年一份由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和保德信金融集團發布的《中國養老制度改革的長征:<銀發中國>再探》顯示,我國正面臨著“銀發浪潮”。
“2005年,相對每100名適齡工作成年人,僅有16名中國老年人。這一老年撫養比到2025年將會翻番到32%,到2050年會,達到61%。到2050年時,我國將有4.38億人年齡達到或超過60歲,其中1.08億人超過80歲。”
據統計,截至2009年年底,景德鎮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7.2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2%,比上年提高約0.33個百分點,今后還將以平均每年5000人的規模遞增。
景德鎮市民政局福利科科長趙金水表示,盡管市場看上去很大,但像天樂老年休養中心這樣的民營養老院靠自主經營生存下來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因為“養老院存在風險,很多養老院都出現過和住院老人家屬打官司的情況”。
據記者了解,為了規避責任,目前養老院往往在入院時會與家屬簽免責條款,但凡養老院的入院手續中,幾乎都有類似的免責條款。
文/圖 記者余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