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死了,是被丈夫殺的。親友不相信這是真的,這對結婚將近40年的夫妻,曾經相濡以沫,恩恩愛愛。
昨天,在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上,年近66歲的丈夫坦承,他照顧了精神病妻40年,殺她是為讓她解脫,同時也卸下壓了自己40年的重擔。
殺妻后理發洗澡準備自首
檢方指控,今年1月8日中午,李明(化名)在家人的陪同下,走進高新區歇臺子派出所說,他殺人了。警方高度重視,一邊將李控制起來,一邊到案發現場李明家里。警方在現場看到,一名60來歲的女性躺在床上,面部有血,氣絕身亡。
李明交代,死者是他妻子,是他在當天早上7時30分,用斧頭砸頭部、卡脖子、捂嘴等方式將妻子殺害的。殺妻后,他為妻子換了衣服,在家清理了一下,一小時后下樓到理發店理了發,然后到面館吃了碗小面。最后回到家里給兒子寫了封信,交待了一下他的家庭財產情況,然后準備好自己的換洗衣物,準備去自首。
他給兒子打了電話,告之“媽媽走了,是我害死的?!崩蠲鲀鹤咏拥诫娫挄r,正在菜園壩火車站接死者的哥哥嫂嫂。因為案發前兩天,死者舊病復發,李家人就給遠在外地的哥嫂打電話,讓他們過來看看。
殺她是為了讓她得到解脫
李明在庭上稱,和妻子結婚將近40年,結婚前妻子就有精神病。當初,他們李家人都不同意這樁婚事,但他們感情很好,不顧一切壓力走在一起。
李明稱,從結婚以來,妻子先后發了10多次病,平時都要吃藥控制病情。尤其是去年9月,妻子因為患膽結石送到醫院手術,醫生發現她還有膽囊腫瘤。出院后,妻子開始拒服精神病藥,結果精神病復發。最后送到醫院住了3個多月院,效果卻不理想。
“這次回家后妻子就沒怎么好過?!崩蠲鞣Q,1月7日晚上,妻子折騰了一整晚都不消停,還把一件黑色大衣拿出來用剪刀剪碎,不肯吃藥。8日一早又把照片翻出來要燒毀。當他制止時,妻子卻給他對著干。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聯想到這40年來妻子的病痛折磨,以及他自己受到的折磨,他于是就想把她殺死。
當檢察官問他“為何采取多種方式置受害者于死地”,李明稱,如果她不死,這個家就不好維持下去。
她一直是他手心里的寶
法庭上,檢方舉示了許多證據。其中死者嫂嫂的證詞稱,她看過小姑的病歷,知道小姑患的是殘留型精神病。1998年,小姑和李明到她家做客。有天晚上小姑半夜發病后,起來抓起菜刀要砍李,被他們一家人制止。李對小姑很好,可以說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边@些年,她們一家人從來沒有聽到小姑說被李打過。
死者另一位親戚證詞也稱,李明和妻子感情很好,相濡以沫,把她當成手心里的寶。死者生前要洗澡,李都要把衣服找出來,放在衛生間的小凳上。平時的藥也是先按量分好,然后才給妻子服用。當他們聽說李殺了她,他們都沒人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李明對她這么好,怎么可能”。
李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事告訴記者,李和死者的感情是沒多少人能比的。李是六十年代的大學生,學工程的。李的很多同學都是高官、高管,多次主動提出要給李調動工作,讓李換個環境,同時也能得到升遷,但李為了照顧妻子,均婉言謝絕了。這位同事認為,李明殺妻應該是他的一時沖動。
情與法的較量
昨天上午的庭審進展順利,庭審中最令人唏噓的,就是這起案件引發的情與法的較量。
檢方:生命高于一切
市第五檢察分院公訴人唐慧稱:李明并不是不講道德、不盡義務的壞丈夫,也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殺人魔。從情的角度,李明40年如一日照顧一個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很不容易,似乎應當法外容情。然而,人的生命權利受憲法保護,是最基本的人權,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去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哪怕這個人已經病入膏肓。盡全力保護人的生命,既是社會的義務更是家人的責任。而且,從李明的犯罪手段上,也足以證明其主觀追求被害人死亡之迫切,理應受到法律的制裁。從倫理道德的層面來看,被告人李明也應當受到譴責。夫妻之間相互照顧、相互扶養是中國傳統道德歷來所提倡和宣揚的,更為婚姻法所明文規定。
唐慧指出,本案中李明能夠予以從輕處罰的只有自首情節。如果李的行為獲得輕判,那么就會有更多的人以此為例,罔顧法律,放棄病患伴侶的生命,不盡家庭義務,釀成更多的家庭悲劇。
親友:讓他安度余生
李明的辯護律師對公訴人指控的罪名表示無異議,但希望法庭能從情感的層面考慮,對李明予以輕判,同時列舉了一些事實。辯稱李妻患精神病40年來,李一直悉心照料,不離不棄。妻子病發時打他罵他從不還手,依然和妻子的感情很好。案發前妻子拒絕吃藥,行為失常,李身心俱疲,一時失去理智,才將妻子殺死。案發后他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并且李系老年人犯罪,其再犯的可能性已經不大。所以,希望法庭根據最高法院寬嚴相濟政策,從人性化角度考慮,建議對其判刑10年以下有期徒刑。
辯護律師還提交了眾多親友聯名的諒解書。這些親友在諒解書上請求法律能夠對李明予以輕判,使他能夠度過一個相對安靜的晚年。
李明稱,他法律意識淡薄,聽完公訴詞后,讓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對不起妻子、對不起家人。希望法庭看在他這40年來對妻子的照顧,從輕判處。
法庭對此案沒有當庭宣判,將擇期進行宣判。記者 羅彬 實習生 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