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一“回應”實際上并未回應就央視所質疑的任何問題,被視為蘋果“傲慢”的一大證據,隨后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經濟半小時》等多套節目中,蘋果問題被反復曝光。
3月23日,蘋果再次回應,“中國消費者享有Apple最高標準的服務。我們的政策完全符合本地法律法規。Apple在中國所提供的保修政策和在美國及世界各地大致相同。”“鑒于iPhone 5的獨特設計,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會根據Apple的政策提供整機更換服務。”
隨后,在人民日報連續5天對此事跟蹤報道之后,蘋果CEO庫克出面致歉。
中國挑戰
過去23年里,央視3.15晚會保持了被曝光者全部道歉的記錄,在庫克的道歉信發出后,這一記錄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盡管電視媒體的影響力在逐年下降,但央視的地位在中國地區仍難以替代,尤其是被消費電子產業視為重要目標的四六級市場,央視多個欄目的報道及人民日報的連續追蹤足以影響當地消費者者的購買意向。
對蘋果CEO庫克來說,這是繼產品創新,供應量管理之后的又一大挑戰。在區域市場的管理上,庫克時代的蘋果與喬布斯時代仍未有明顯變化。盡管中國區的營收已經僅次于美國市場,但蘋果中國區仍未被下放足夠的權利,有媒體人士稱,蘋果亞太區副總裁盧雷在蘋果內部所扮演的角色更類似駐京辦主任,無權對任何重大問題作出即時回應,這也是事件初期蘋果動作緩慢的原因。
在今年1月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庫克表示,由于中國與其他國家產品上市的時間差及售價問題,許多消費者放棄了蘋果行貨轉而選擇水貨。未來庫克會繼續加大和中國政府的合作,來確保能夠更快地讓中國的消費者獲得蘋果的產品。
對自稱熱愛中國,熱愛中國文化的庫克來說,這次危機是蘋果了解中國市場的寶貴機會,顯然,中國市場需要的不僅僅是同步的產品,還需要同步的溝通。過去數年蘋果忽視了全球各個地區各個階層用戶的客觀區別,用統一的產品創造了一系列的商業神話,但蘋果若想在創新不夠顛覆性的情況下繼續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到了直視這一問題的時候了。
1993年,蘋果在中國建立了北京代表處,正式進入了中國市場,20年后,蘋果卻仍在了解中國市場的過程之中,這是庫克,也是蘋果需要盡快補上的作業。
(附):以下是蘋果官方發布的信函全文
致尊敬的中國消費者:
在過去的兩周里,我們收到了許多關于Apple在中國維修和保修政策的反饋。我們不僅對這些意見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與相關部門一起仔細研究了 “三包” 規定,還審視了我們維修政策的溝通方式,并梳理了我們對Apple授權服務提供商的管理規范。我們意識到,由于在此過程中對外溝通不足而導致外界認為Apple態度傲慢,不在意或不重視消費者的反饋。對于由此給消費者帶來的任何顧慮或誤會,我們表示誠摯的歉意。
為了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我們正在實施以下四項重大調整:
改進iPhone 4和iPhone 4S維修政策
在Apple官方網站上提供簡潔清晰的維修和保修政策說明
加大力度監督和培訓Apple授權服務提供商
確保消費者能夠便捷地聯系Apple以反饋服務的相關問題
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關于在華運營和溝通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學習的地方。在此,我們向大家保證,Apple對于中國的承諾和熱情與其他國家別無二致。為消費者帶來最佳用戶體驗及滿意的服務是我們的理想,更是我們的承諾,它已深深植根于Apple的公司文化之中。我們會不懈努力,以實現這一目標。